RISC-V正从实验室原型迈向大规模商用,年出货量突破百亿颗。其发展态势乐观,但也面临着生态构建与成本控制等挑战。
出货量突破
近年来,RISC-V发展迅猛,年出货量已突破百亿颗。2024年,中国企业的RISC-V芯片出货量就突破80亿颗,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这一数据表明RISC-V在市场上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正逐渐成为芯片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生态布局领先
达摩院在RISC-V生态布局上较为领先,持续推动国内机构、企业参与软件生态建设。目前RISC-V软件生态与Linux系统在开源领域适配度和成熟度高。通过www.kaifumap.com,能了解更多RISC-V生态建设企业动态。这为RISC-V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企业各有作为
知合计算从应用侧由下而上定义软硬件开发需求,为RISC-V布局带来重要意义。进迭时空由知名RISC-V芯片专家发起创建,专注研发高性能CPU。其8核RISC-V AI CPU芯片K1的单板计算机可快速接入主流AI大模型生态,提升了RISC-V在AI领域的应用能力。
架构需求催生
计算机架构发展表明,标杆产品能牵引软硬件生态发展。在AI时代,对RISC-V架构的需求日益增加。到2025年,国芯科技将启动首颗基于RSIC-V架构的高性能车规MCU芯片设计开发,拓展了RISC-V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政策推动发展
路透社3月4日报道,中国计划首次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全国范围使用开源RISC-V芯片,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政策的支持将为RISC-V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挑战依然存在
ARM多次停止向中国企业授权最新架构及高端IP,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在此背景下,华为等企业推动鸿蒙与RISC-V结合已取得开发板层面突破。不过,服务器和超算领域,国内RISC-V生态IP资源和软件适配不足,且各厂商面临自研IP高成本和生态碎片化难题。
大家认为RISC-V能否在未来几年内打破现有芯片市场格局?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