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土堆砌而成的古城墙、狭窄而深邃的街巷,以及岁月痕迹斑驳的藏式木门……此地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乡郭麻日村的郭麻日古堡,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古堡曾是守护边关的军事要塞,被誉为我国两千年来屯垦戍边历史的“活化石”。千百年来,高原的昼夜交替在古堡的残垣断壁、石板小径中沉淀,见证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漫长历史。
郭麻日古堡在青海省中占据着年代最久远、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堡地位之一。该古堡所在的郭麻日村在2006年荣获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并且是青海省唯一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行政村。
古堡由黄土堆砌而成,呈长方形,宛如一座小城。其中设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其中东门紧邻进村道路,是古堡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在古代更是掌控交通要道的要塞。古堡内的道路曲折幽深,狭长蜿蜒,巷道最宽处约有3米,狭窄处仅能容得下一人通行。其布局错综复杂,高耸的夯土墙除院落入口外,别无其他窗户,宛如一座迷宫。
近年来,古堡内众多老旧建筑历经修缮与呵护,得以焕发生机,转变成咖啡馆、设计工作室、小型展览馆等场所,洋溢着浓厚的文艺气息。各地游客纷纷入住官却扎西经营的民宿,畅谈文化之别,品尝藏式早餐;在丹布古宅的梁柱之间,游客的相机镜头与历史的沧桑交融,丰富了游客的视野和心灵……(孙海峰、白波、张力洋、王绍绍、甘海琼、杨启红)
郭麻日古堡的外形颇具特色,其东西方向长达220米,南北方向则宽达180米,构成了一座以黄土为原料筑成的长方形“城池”。此景由人民网记者张力洋所拍摄。
古堡之内,青石铺就的道路最宽处约有三米之广,而最狭窄处仅能容纳一人通行,两侧则耸立着高耸的土墙。这一景象,由人民网记者张力洋亲自拍摄记录。
巷道被高墙所环绕,其路径蜿蜒曲折,藏式建筑以其土木结构的特点显得格外突出,传统建筑与时尚的骑行工具并存,现代元素与历史韵味在此地巧妙融合。记者张力洋,人民网摄影。
青年唐卡画师官却扎西正在自家的画室里进行创作活动。他过往曾接受过青海塔尔寺以及其他几家寺院发出的邀请,参与绘画工作。这一画面由人民网记者张力洋所拍摄。
官却扎西个人创办了位于家中的郭麻日小型艺术馆。该场景由人民网记者张力洋所拍摄。
郭麻日村中,丹布古宅保存最为完好,它见证了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此景,由人民网记者杨启红亲自记录。
郭麻日村村民。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郭麻日村的孩童在村头玩耍。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官却扎西家的民宿。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