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论坛上涌现出用户爆料国外生产的充电宝不检查3c标志,指出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登机过程中,携带未标注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的旅客遭到了机场工作人员的阻止。由此,众多旅客的充电宝被暂时扣留。此事件引起了公众对机上携带充电宝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机场新规
6月26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安检部门,了解到近期机场内发生了多起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在飞机上起火冒烟的案例。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相关规定,未获得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是不允许带上飞机的。工作人员指出,化妆品的保质期最长为30天;相较之下,携带的充电宝因安全风险,其存放时间被严格限定在24小时内;如旅客有取用需求,可寻求他人协助取走。同时,通知强调,需增强机场安检的检查力度;对废弃物品的处理及临时存放区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并对相关操作流程作出详尽规定。
规定依据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市面上销售的合规移动电源必须完成3C强制认证流程。这一规定的确立,主要是考虑到飞机内部环境的特殊性,移动电源在飞机上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热量,从而提升自燃的风险,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鉴于此,未获得3C认证的移动电源不得携带上飞机。
自燃危害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机构曾经进行过关于充电宝自燃现象的测试。此类便携式电源存在较高的火灾隐患,其根本原因主要与锂电池的热失控现象相关。通常国外生产的充电宝不检查3c标志,内部线路故障导致的短路是火灾频发的主因。在实验过程中,大约经过15秒,充电宝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上升至400℃以上。如果周围存在易燃物品,那么很容易引发更严重的火灾。
灭火难题
短路发生时,充电宝温度会不断上升,普通灭火器难以达到降温效果,且存在再次燃烧的风险。在此情况下,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采用水。此外,在搭乘飞机时,锂电池产品,如充电宝,不得纳入托运行李,因为受到挤压后可能引发火灾。极限实验结果表明,消防员发现电池一旦遭受损害,便会迅速冒出烟雾,并在短短5分钟内引发爆炸。爆炸产生的碎片能够飞散至10米之外。
正确选购
在选购移动电源时,请留意核对产品是否拥有3C认证的标志,这一标志是衡量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关键凭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有合法销售的移动电源均需通过3C强制认证。若产品上未标明该标志,可能潜藏安全隐患,不仅禁止携带上飞机,日常使用同样存在风险。
合理使用
请留意充电宝的使用寿命,合格产品会在其上明确标明可循环使用的年限及具体数值。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过度充电、放电、承受过大的压力,以及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直射阳光下。此外,不建议将充电宝紧贴身体使用。若发现充电宝出现膨胀、发热、冒烟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在使用移动电源过程中,您是否遭遇过任何安全隐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经历。同时,请您为本文点赞并转发,以便更多人士能够掌握携带充电宝乘坐飞机的相关规定及必备的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