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前携带充电宝时请注意,自新规定执行以来,即便是知名品牌的产品,也可能遭遇携带限制,请务必及时了解相关规定细节。
新规出台
新规定已明确指出,自2023年8月1日起国外生产的充电宝不检查3c标志,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以及移动电源,亦即充电宝,将被纳入3C认证体系之中。从2024年8月1日起,所有新上市的充电宝均需具备3C认证标志。规定还强调,未达到该标准的充电宝在制造、销售及进口环节将面临相应的限制措施。
本规定的推行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同时确保消费者在使用移动电源时享有充足的安全防护。
市场现状
在随机检查多款充电宝时,记者发现,截至2024年8月1日国外生产的充电宝不检查3c标志,部分知名品牌的产品上并未标示3C认证标识;而针对生产日期晚于2024年8月1日的充电宝,其包装和机体上几乎全部贴有3C认证标识。这一情况表明,新近实施的规定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商家正逐步遵循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流通于市场的产品,其新旧版本状况各异;旅客若未充分了解这一情况,携带未标注3C认证标志的新版充电宝登机,很可能会遭遇诸多不便。
登机要求
登机携带的充电产品必须具备3C认证,并且满足规定的容量要求。旅客携带的充电产品其额定能量上限为100Wh。若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间,旅客需提前获得航空公司的同意。在飞行过程中,这类充电产品不得在飞机上使用。此规定的制定旨在防止因舱内气压变化等飞行相关因素可能引发的潜在安全风险。
自本年度开始,航班上频繁出现旅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并冒烟的情况,这一系列安全事件促使民航管理部门迅速发布通告,对锂电池在飞行中的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安全隐患
在飞行过程中,舱内气压的变化会导致充电宝电芯中的锂离子运动加剧,而充电行为则会进一步促进这种运动。那些由低质量或存在瑕疵的电芯制造的充电宝,不仅在飞机上使用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存在潜在风险。鉴于此,无论是乘坐飞机还是不乘坐,消费者在购买充电宝时都应确保其具备3C认证。
消费者应当意识到,低品质的电池芯可能潜藏安全风险,不应仅因价格低廉或品牌知名度高而忽视这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选购建议
在选购充电宝时,必须核实其是否拥有3C认证,以防购买到信息不明的“三无”产品。同时,容量并非越大越佳。高容量充电宝对电芯性能有较高要求,并且价格通常较高,而价格低廉的高容量充电宝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此外,一些“三无”充电宝可能存在虚报容量和性能不佳的情况。
消费者选充电宝要综合考虑质量和价格,别只图大容量或低价格。
使用期限
充电宝尽管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使用期间没有任何风险。在其部分标识中,标注的循环使用年限实际上指的是电芯的可用年限。当使用年限超过这个数字时,电芯可能会因为老化而释放出有害物质。此外,即便是那些目前没有3C标识的品牌充电宝,尽管尚未出现故障,也不能完全排除它们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消费者要定期检查充电宝状态,及时更换老旧产品。
在购买与使用移动电源的过程中,您是否遭遇过任何可能的安全隐患?若本文对您有所启发,请您给予点赞或将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