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山西人,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山西省长治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长子县。这个县城曾在历史上担任过十年的都城,其影响力辐射至山西及河南部分地区。虽然“长子”这个名字人们经常提及,但鲜有人知晓,这个名称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曾经是都城的县城。
长子县历史
县志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将疆域划分为九州,他把自己的长子丹朱封于此地,因此地名由此而来。丹朱作为长子,归属于冀州,这表明长子这一身份在历史上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历经变迁,在战国时期先是隶属于韩国,随后又归入赵国的版图。长平之战的战场与此地相去不远。随着秦国的统一大业完成,长子被设立为县,成为当时上党郡的行政中心。
晋朝时期,我国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五胡乱华。其中,鲜卑族成为五胡之一,在此地建立了西燕的国都,直至被后燕所灭。这一历史事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
自近代以来,1945年全县实现了解放。随后,该地区曾短暂地被划为镇。但最终关于长子县的典故,县制得以恢复,并一直延续至今。
西燕定都
在晋朝时代,五胡侵扰中原,导致西晋政权覆灭,随后北方诸多民族陷入连年混战,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这段历史被统称为“东晋十六国”或“五胡十六国”。
在十六国之中,存在一个名为西燕的国家。该国首任君主为慕容泓。彼时,慕容泓率领十万雄师,意图攻占长安,重振燕朝。遗憾的是,他却被部下所害。此后,慕容冲、慕容忠等人相继登基,然而在位时间均不长。最终,慕容永被众人推举为大都督。
慕容永领导着流离失所的西燕,当他的主力部队抵达长子地区时,他们发现山上飘荡着五彩斑斓的云彩。慕容永视此为“王者之气”的征兆,于是下令军队驻足,并在长子建立了都城。到了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的十月,慕容永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中兴”,国号依旧沿用“西燕”。在长子定都之后,慕容永着手休养生息,推动经济发展,国家逐渐强盛起来,不仅稳固了山西全域,还控制了河南部分地区。
西燕亡国
西燕在长子建都期间,十六国时期内并存着另一个名为后燕的国家。这个后燕由河北的慕容垂所建立,而山西的慕容永则创建了另一个西燕。两位皇帝均出自前燕的宗室血统。为了彰显各自的正统性,他们之间频繁爆发冲突。
公元384年,慕容垂率军对西燕发动大规模攻势;翌年,后燕增兵四州,皇帝慕容垂亲自率领三路大军进攻西燕,进军至台壁,接连击败西燕军队关于长子县的典故,斩杀右将军勒马驹,生擒镇东将军王次多,并成功围困台壁。慕容永亲自率领五万大军进行抵抗,慕容垂则在涧下暗中部署了千名骑兵。交战之际,慕容垂佯装败退,慕容永追击数里,随后后燕的伏兵突然出现。后燕军队随即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击败了西燕的五万援军,斩杀了八千多人。无奈之下,慕容永只得退守长子。与此同时,晋阳城的守将听闻西燕战败的消息,也纷纷弃城逃跑。最终,后燕成功占领了晋阳,进而控制了山西北部地区。
两个月后,后燕军队将西燕的首都长子城团团围住。经过两个月的围攻,西燕的太尉选择开城门向后燕军投降。随后,后燕军顺利进入长子城,将慕容永斩杀,自此西燕宣告覆灭。
西燕遗址
慕容永在位时,致力于国家治理,西燕国度相对安定,国力亦颇强盛。其统治区域之广,涵盖现今山西及河南部分地区。西燕在长子定都长达九年,主要城址位于现今长子县雍河、岚水河支流的南岸。如今,县城内仍保留着东北角城墙、北城墙、西城墙以及西南城墙的部分遗迹,这些遗迹对于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束语
慕容永选定都于长子,此举推动了长子县的繁荣,亦对西燕的安定有所贡献。然而,鉴于当时正值动荡不安的乱世,国家频繁更迭,局势极为混乱,定都之地诸多不足,西燕在长子定都的历史尚不足十年,加之其为少数民族所建,故而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它的了解不足,也就显得颇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