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业余中医爱好者,今年春节过后,阳春三月群芳争艳,我沐浴着春的气息,再次走进长治市城区人民医院,我曾在这里学习生活两年,已阔别四十五年 。
现在这家医院又被称作长治市肿瘤医院,在医院大门外,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同志的雕像,南侧电子显示器上显著地标示出长治市肿瘤医院的特色——“中子刀”。
我带着故地重游的心情,满怀对“中子刀”的疑惑,走进了市城区人民医院。在“中子刀”治疗大厅,四周墙壁上挂满了一块块奖牌,还有一组组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好领导好医生、高医德高医术”,“医德医风暖人心做楷模、中子神刀斩病魔真救星”等各种感谢信,这立即给人一种与其他医院截然不同的感觉。
医院大厅的排椅上,坐着几位肿瘤患者。他们渴望“刀下留人、涅槃再生”。我简单询问了几位。他们都说中子刀治疗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其中一位是食道癌患者。他原先连豆腐脑都咽不下去。此次是来复查的。他说做了二次中子刀手术。当天就能吃流食了 。“我6年前患上了这种病,到某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只有6个月的生命,”一位患者说道,“但经过市城区人民医院的治疗,我已经存活了6年!现在社会状况良好,老百姓种地无需缴纳公粮,共产党还给予咱补贴,这是历朝历代老百姓都不敢奢求的事情,生活实在是美好!” 另一位患者表示。瞧他那精神状态,根本不像是患过绝症的人。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聊天,患者以及家属谈论最多的,是这里服务态度良好,这里疗效很好,这里花费较少,这里是“咱老百姓满意的医院”。
当下,整个社会都在呼吁正能量。身为医院,要是能够办成让老百姓满意的医院,那便是给社会输送的最为巨大的正能量。
我为能够有这样的医院而深感骄傲、倍加幸福!
(一)真心的笑 换来“我们无论哪疼、哪痒,都想来这里看看”
5月12日,是天下儿女们回报妈妈孝心的母亲节。
这一天,在市城区人民医院四楼住院部的一间病房里,我见到了一对农村母女。她们来自长子县丹朱镇孟家庄村。母亲杨冬娥正躺在病床上输液。二女儿常改英坐在妈妈身旁。她时而喂点水。时而摸摸妈妈的腰。闲谈中我了解到杨冬娥老人这次住院的原因。不是食道上的癌魔再次来袭。而是因为腰痛 。为什么腰痛不去专门治疗腰痛的医院呢?女儿表示,他们和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熟悉了,觉得这里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良好,花费较少,是最适合“咱老百姓看病的医院” 。
三年前,杨冬娥被查出患上了贲门癌,在中医里这病叫噎膈,长治当地百姓俗称它为“吃不了病”,病魔挡在了贲门处,会让人端着食物却活活饿死。按常理来说,得了大病只有去大城市的大医院才能治疗。然而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看病,不仅麻烦,花费还如流水一般,一个靠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况且附近也有从大医院回来的病人,其中大多数都已离世 。经过多方仔细打听,杨冬娥二女儿改英的一位朋友介绍,她母亲也患了这种病,在市肿瘤医院接受医治后,如今已健康生活11年 。
“是开刀吗?”
“不开刀,但也带个刀字,叫‘中子刀’。”
“流血吗?”
听了“不开刀去哪流血,治疗无痛苦,是高科技技术”这话后,二女儿常改英心里有底了,哪怕不能多活十一年,就算只能多活三五年,她也要带母亲去看看这个不开刀、不麻醉、无痛苦的“中子刀”,绝不能让劳累一辈子的老母亲活活饿死 。
杨冬娥采纳了女儿的提议,这位74岁的老人入住了长治市肿瘤医院。通过烤电、热疗、中子刀这一系列治疗,奏响了驱散病魔、拯救生命的旋律。没过几天,杨冬娥能够喝流质食物了,还能吃让她首次觉得噎人的香蕉了,两周后几乎什么饭都能吃了。病情一天天好转,母子们心情愈发好,杨冬娥开始馋嘴,一会儿想吃炖肉,一会儿想吃家乡的长子炒饼。这家医院为病人准备了炉灶,插上电卡就能做饭。二女儿很勤快,妈妈想吃什么,她立刻就做什么,比买着吃更可口、方便,还能省钱,不愧是老百姓的医院,想的都是咱老百姓的需求 。
闲谈时,可能是瞧见我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老人忽然问我:“您是党员吗?”我点头。交谈中,我才知道这位大姐是个女强人,在村里当了一辈子妇女主任,拉扯大四个孩子,还得负责全村妇女的服务管理工作,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老伴也已退休,到了本该享受清福的阶段,然而自己却生病了,并且患的是那种会让多半人被“吓死”的癌症 。
面对绝症,老人展现出倔强的性格,谈笑之间十分自然,表现出老共产党员特有的顽强品质,还幽默地自称是“党的女儿” 。
采访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次进出,不当班的侯医生也进来向病人打招呼、问好。他们进来不是执行医嘱,只是顺路查看正在滴嗒作响的输液情况,还顺道给病人送上一个真心的、让病人感到温馨的微笑。这微笑无需花费金钱,然而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到,不禁使人联想起南丁格尔的语录,即“不管在何时,我的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护士必须具备同情心以及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这微笑源自医生的内心,还给了患者诸多鼓励与些许关切 。
常改英最后说道,我们与这个医院的医生是老关系,与大夫也是老熟人,甚至和护士同样如此,有事没事他们都会进来看看,还会问问情况,这便是我们无论身体哪疼、哪痒都想来这里看看的原因 。
(二)神奇的刀 实现无数患者健康人生、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
采访时,碰到了另一位患者,他叫刘生明,是长子县城建局的一名干事,退休之后在县城的“慈林小区”生活,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
刘生明的儿子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便成家了,女儿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也出嫁了。老两口都是双职工,坐在家里每个月的工资,不但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多一些,而且每年都会涨工资。说实话,如果不是孩子们帮他们花些钱,他们的工资还真的花不完。抽些好烟,喝壶好酒,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世事难料,人生无常。2013年刘生明吃卤面时感觉噎得难受,吃不下饭,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得了当地老百姓常说的噎膈病。这种病有吃夏不吃秋、吃秋不吃夏的说法,意思是但凡得了此病的人,存活时间大多不到一年 。刘生明心情痛苦且复杂,他前往县医院做了检查,最终结果是患上了一种不太好的病。县医院的苗医生建议他,先听听老乡贾喜堂的意见,贾喜堂在市肿瘤医院,也就是市城区人民医院当医生,是长子县岚水人 。
见到刘生明后,贾喜堂医生先向他讲解了中子刀治疗的原理,随后借助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案例,告知刘生明要放下思想负担,振作精神,像他这种情况肯定能治好 。
不能耽搁了!在2013年7月2日这一天,刘生明住进了市肿瘤医院。或许是因为老乡之间那种特殊的情感,贾医生为他安排了一个单间。这一年刘生明65岁,处于花甲之年,接近古稀之年。
刘生明和其他患者一样,在大厅里排队等待“下一位”,他每星期做一次中子刀,每三天做一次热疗,每天进行2分钟烤电。做了第三次中子刀后,刘生明感觉好多了。遵照医嘱,除了不能吃比较硬和比较冷的食物,他基本什么都可以吃了。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愉悦,治疗的信心大幅增强,媳妇和孩子们也再度欢喜起来,笼罩在全家人心中的难过情绪渐渐消散不见。
2013年出院后,刘生明到市城区人民医院进行了多次复查。医生给出的最终结论是,已经完全治愈,以后无需再来复查。今年再次前去采访他时,72岁的刘生明骑着电动车到长子县汽车站迎接我。他腿脚灵便,精神状态良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还向我讲述了养生之道:红白萝卜卷心菜,需每日食用,不可间断。心里不再装窝心的事,保持每天散步的好习惯。”
“吃药吗?”我问他。
“是药三分毒,现在,啥药也不吃了”。
“还喝点儿小酒吗?”
“滴酒不沾了”。
刘生明知道我是和他开玩笑,他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市城区人民医院中子刀,其学名为锎252中子源自动遥控式后装治疗系统,它是一种大型现代化高科技放射治疗设备,能融多门类学科为一体,主要用于治疗人体腔道或管道内肿瘤 。市城区人民医院,即市肿瘤医院,刘惠民主任领导的中子刀团队是一个优秀团队,充满爱心与正能量,在烤电、热疗、中子刀三部曲治疗过程中,奏出挽救生命的动人乐章,描绘奉献爱心的美妙画卷。据刘惠民主任介绍,目前市肿瘤医院中子刀在宫颈癌治疗上5年生存率已达70% 。为了在治疗中防止中子刀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他们经过多次实践,成功创新试制出了“施源器”,其临床使用效果良好,还申请了国家专利;与此同时,中子刀在食道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近期治愈率近乎迅速显现成效,5年存活率已达26.6%,相较于手术,存活率高出许多 。
2001年山西省第一台中子刀成功引进,2008年顺利入驻,自那时起,市城区人民医院已成功治愈8000多名肿瘤患者,这些患者来自山西、河北、河南、甘肃等多个省市,市城区人民医院不仅让无数肿瘤患者成功实现追求健康生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还因费用低、疗效好,加上国家大病报销的好政策,让无数家庭彻底摆脱了“看不起病”的负担困扰。
(三)爱的奉献 缔造新时代医患一家的亲情关系
无法否认,在人类发明创造、与癌症抗争的漫长过程中,目前尚未发明出能彻底治愈的药物,而且有些医院管理混乱,存在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况,甚至将增加创收、盈利当作目的,这更让老百姓深感“不敢生病、看不起病”。
我的一位熟人有个朋友,在某大医院打一支进口抗癌针,价格要9000元,折腾了几十万,最终还是离世了。还有位朋友吃某国的一种抗癌药,药名记不清,好像有个“特”字,商家承诺吃够9万元就能终身免费吃药,结果没吃几个月也去世了。还有些医院,痛苦不堪的患者要给医生、麻醉师送红包,以此表达感激,希望医生“多操点心,把手术做得更好”。这对收入微薄的普通农村老百姓来说实在负担不起,很多家庭因此“一人生病、全家返贫”。怪不得当代作家余秋雨患病后深有感触地说:“我病了,医院也病了” 。
市肿瘤医院是一家追求“健康无病”目标的医院,他们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放心、安心,会接受“红包”礼金,并且将收到的“红包”一分不少地全部转化为患者的医药费用,仅在2018年,该医院员工收到的各种“红包”礼金约为41900元,而同期减免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用则高达173773.33元,为此收到了22封感谢信、40面锦旗。该医院宣教科的小花同志说道,他们收到的锦旗太多,已经没地方挂了,可这是病人的一份心意,要是不收会觉得不好意思 。
她还告诉我,该医院中子刀团队成立了“爱心基金会”,目的是向病人献爱心,大家主动把零用钱、下乡补贴的钱交给基金会,用来帮助一些特困病人,给他们送鸡蛋、送牛奶、送早餐等,在送爱心活动中,市肿瘤医院职工把自己闲置的衣服集中起来长子县人民医院和平医院,为换季中来不及回家取衣服的病人解决燃眉之急 。
市肿瘤医院在住院区专门划出一片空间,目的是方便住院患者及陪床家属吃饭,这片空间供水、供电、通风系统齐全,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橱柜和一块不到1平米的操作空间,只要交电费领卡就能做饭。那天笔者正巧碰到一位家属在熬米汤,一位在炒炒饼,还有一位刚住院的陪床家属正在试插座是否有电。“这个非常好,不但能省钱,而且病人想吃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对病人恢复身体有好处,能让病人吃得舒心,真的是太方便了!”他说道 。
从2010年开始,市城区人民医院坚持每年组织一次病友会,目的是给术后患者提供更好服务,进一步构建更加融洽的医患关系。从2014年5月11日起,刘生明每年都参加,其一,是为了表达对医生、医院的感恩之情,其二,是为了介绍红白萝卜养生经。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市城区人民医院第九届病友会。礼堂里坐满了人,有诗朗诵,有歌曲表演,有舞蹈节目,还有三句半。分不清哪些是医护人员的演出,哪些是病友们因景而生的情感表达。医生关切地询问患者病情,患者们分享抗病的体会。患者给医院送上锦旗,医生为患者表演节目。患者和医生手拉手一起合影留念。大家虽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齐聚一堂欣赏节目,交流体会,情真意切,欢乐融洽。这样的情景,让人感慨,这才是新时代应有的医患关系。
市城区人民医院的团队历经长达十几年的临床医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用真心、热情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虽没有广而告之,但中子刀大厅天天都有挂号看病的长队,这正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鲜活写照。
市城区人民医院的办院宗旨是“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他们会通过点滴细节、或许是小事,想到病人想到的,也会想到病人没想到的。当我把这些动人的故事讲给身边很多人听时,大家都很诧异,竟然不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比我写的还要多,更加实在、动人。
(四)“左权小调” 送给用心医治用情服务的白衣天使
樱桃(那)好吃树难栽
有那些心思妹妹呀口难开
山丹丹开花背洼洼开
有了(那)心思哥哥呀慢慢来
青石板开花光溜溜
俺要比你妹妹呀没一头
谷子里带高梁不一般高,
人里头挑人哥哥呀就数你好……
唱这首左权小调的,是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叫王彩凤,来自左权。她已经连续九年参加每年5月11日肿瘤医院的病友会 。
2006年秋天,王彩凤感觉身体不舒服,久违的带下病复发了,此次与以往不同,白带变成了黄带,有时还带有血块血丝 。
在老伴的陪伴下,他们前往铁三局中心医院妇产科,进行了检查,还做了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癌。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她最担忧的就是这种病。她的两个女儿,一个13岁,一个15岁,都在上学,而她自己却患病了。经村里在河北涉县医院工作的医生介绍,涉县有一位宫颈癌患者在长治市灵顿医院通过中子刀治愈了 。一听到“刀”这个字,王彩凤身上便打起寒战,紧张得脸色都变了。这位医生大概猜到了王彩凤的心情,便进一步解释道,这不是开刀手术,也不用麻醉,病人不会有一点痛苦,能在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把病治好 。
腊月二十三日,正是过小年的时候,周天江怀着疑惑的心情,陪着爱人住进了长治市灵顿医院,这里最初安装了中子刀,接待他们的是贾喜堂大夫。贾大夫看见他们双双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吧,这病能看好,我们已经治好了许多人,没事的 。刘惠明主任还安慰他们,称只要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必定能让他们愁眉苦脸地进来,开开心心地回去 。住院第三天,王彩凤先做了一次中子刀,当天晚上睡觉时就感觉轻松了。
这时,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两个远在左权的孩子。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春节了,孩子们在家会怎样生活呢?他们能不能自理呢?晚上睡觉会不会害怕呢……他们只能在心里向上天祈祷了。
春节的时候,刘惠明主任带领医护人员上门慰问,带去了苹果等普通食物,这使得远离家乡的周天江夫妇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王彩凤住院70多天,总共做了8次中子刀,宫颈上的癌魔被彻底消灭了,就像刘主任预测的那样:“愁眉苦脸进来,高高兴兴回去。”说来也巧,他们在寒冬腊月住院,如今春暖花开,病好了,出院了,正是“妙手回春”。
我好奇地询问王彩凤,医生护士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有没有给人家送些礼之类的 ,王彩凤丈夫周天江称,市肿瘤医院医护人员不收礼,工作中赶上饭点,他们宁愿吃盒饭,也不参加任何饭局 ,他和大家一样,送了一面锦旗长子县人民医院和平医院,表达自己的一点谢意 。
最好的回报,是医生与患者在生命之路上相互守护、彼此帮助,呈现出的靓丽景色 。
2011年7月,李苗红家住屯留县余吾镇西邓村,她感觉自己上火了,咽部疼痛不适,有时吃东西噎人,胸部也觉得闷人,她吃了点“开胸顺气丸”,但胸没开,气也没顺,她到长治市和平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食管上皮组织增生,且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向,一纸诊断书让全家人慌了,乱套了。
他们前往北京,北京陆军总医院给出的结论是不能进行手术,原因是担心会出现粘连情况。之后,他们又去到海军总医院,该院的结论是可以治疗,然而治疗费用高昂,粗略估算至少也得40多万元,并且还不敢肯定绝对能治好 。
他们很无奈,于是又回到了西邓村。他们四处打听医院、医生的消息,最终打听到一个叫梁林祥的人。梁林祥患的是贲门癌,他的病是在长治市肿瘤医院治好的。李苗红见到梁林祥时,梁林祥根本不像曾经得过肿瘤的病人,他已经是个能东跑西颠的正常人了。梁林祥在临走的时候,特别嘱咐李苗红,说:“老李啊,你可不敢做手术” ,还说:“我的几个亲戚都是这个病,手术后不到一年都走了” 。现在李苗红对这句话的印象还很深 。的确,手术也有好了的情况 ,但是5年存活率极低 ,能达到8%就更不容易了 。因为手术虽然切除了肿瘤 ,但会使人大伤元气 ,让人体免疫机能骤然下降 ,反而加速肿瘤的再生长和转移 。2004年第三期,美国的《财富杂志》发表了美国30年攻克癌症的总结资料,此次攻克癌症耗资2000亿美元,刊登了150万篇学术论文,筛选出上千种先导化合物,然而最后结论却是收效甚微,没有实质性进展。
全家经过再三思考,最终决定前往长治市肿瘤医院接受中子刀治疗。住院后,就像孔林祥讲的那样,烤电、热疗、中子刀同时进行。做了第一次中子刀手术后,李苗红的食道疼痛减轻。在40多天的治疗期间,李苗红烤电36次,每星期进行一次热疗、一次中子刀,食道很快恢复通畅,好像又回到了生病前的状况 。治疗没有痛苦,治疗有效果,而且花钱不多,吃饭还能随时自己做,在这里住院确实感到很轻松,李苗红表示 。
李苗红是个有心人,他现在已存活8年,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除了合理膳食、适当劳动,他还坚持8年每天喝蒲公英水,这种植物在农村到处都有,既不用花钱购买,还是抗癌、抗病毒的中草药,他也坚持天天吃五红汤,五红汤由红枣、枸杞、红糖、红小豆、红皮花生组成。他说道,他要从8年前所患的疾病里汲取经验教训,珍视疾病治愈后的成果,爱惜自己的生命,快乐地生活着,这便是对长治市肿瘤医院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最佳报答 。
现在,不管发生什么事,李苗红老两口每年5月11日都会去参加长治市肿瘤医院一年一度举办的病友会,他们会把自己的养生经验分享给病友们,在这一方净土上,爱心在呼唤着,爱心也在传播着。
采访时,我询问市肿瘤医院的一位小护士,问她脸上为何总挂着微笑,她表示病人本就痛苦,这种病大多和病人心情不好有关,要是服务再不热情,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微笑服务是她们的职责 。顿时使我联想起医院门前的白求恩雕像,想起四处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感谢信,不得不说在当今社会,这里称得上是一方净土。
他们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利,那他们有别的追求吗?没有。长治市肿瘤医院郭宏院长表示,我们这个医院,位于长治偏僻角落,地理位置不好,如果没有用心服务和独特医术,病人就不会来,医院也就无法生存。当然,每当看到病人康复时灿烂的笑容,每天看到墙上挂满的感谢锦旗,这比收病人的红包更让人开心。如果说我们有啥追求,也就是这些。”
白求恩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这种精神使得市肿瘤医院成为了一片纯净之地,变成了让咱老百姓感到满意的医院 。医院的郭院长表示,这仅仅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这之后的道路还十分漫长 。今后他们会坚定不移地踏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大力弘扬祖国医学,将心理治疗、抗癌操、食疗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抗癌治癌方法,大幅提高肿瘤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可行有效的抗癌新途径。(武爱红 王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