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开幕。
在开幕式上,隆重揭晓了“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的精选片单,同时,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的阶段性辉煌成果也一并公布。
片单发布
六大篇章涵盖网络精品
昨天,"2025年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的影片列表正式公布,该列表汇聚了80部优质作品,这些作品被划分为“传承薪火篇”、“文明长河篇”、“烟火长情篇”、“山水长卷篇”、“正义长锋篇”以及“多元长韵篇”六大板块,内容涵盖了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和网络综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传薪火长赓》篇章通过激情洋溢的叙述,深入挖掘了革命历史的深厚内涵,涵盖了《寻找李顺章》、《马背摇篮》、《怒刺》以及《信仰的足迹——北京红色记忆》等作品;“见文明长河”篇章致力于描绘时代的变迁与中国的进步,包含了《资治通鉴(第一季、第二季)》、《中华史记》和《扎西特别得乐》等作品;“品烟火长情”篇章则通过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传递了温馨和治愈的力量,如《你一定要幸福呀》、《萌萌哒一家》和《种地吧3》等作品;“赴山水长卷”篇章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赞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包括《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我的归途有风2》和《跟着科学家去旅行第二季》等作品;“执正义长锋”篇章以现实的视角,触及了时代的重大议题,如《婚姻急诊室》、《边界》和《听,花开的声音》等作品;“赏多元长韵”篇章则通过多样的题材,构筑了文艺精品的巅峰,涵盖了《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异人之下之陈朵篇》和《灵魂摆渡·十年》等作品。
会期两天
活动丰富多元
北京市广电局近年来持续加强和优化“北京大视听”文艺精品的创作品质,全面统筹、精确支持,集中力量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经得起检验、能够广泛传播、长久留存的艺术精品。发布的片单全面展示了“北京大视听”在文艺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首都网络视听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进展。
本次北京网络视听艺术盛会持续两日,主题为“视听浪潮涌动,文艺之花绽放”,致力于构建一个引领视听艺术价值的平台、促进产业融合与生态汇聚的平台,以及借助视听技术助力创作的平台。大会期间,将举行六场主题研讨、创作者之夜以及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打卡等活动,内容涉及网络综艺、网络剧、微短剧和新大众文艺等多个行业热点议题,这些活动将为“北京大视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致力于提升微短剧内容质量,并寻求“微短剧+”跨领域融合的新路径,于开幕式上揭晓了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的阶段性成就。
据调查,此次竞赛涵盖了描绘时代风光、传承中华文明、展现市井生活、探索科技奥秘、品味京城韵味、展示文化旅游新风尚等十二个主题赛道。据消息,自赛事启动至今,已收到1070件作品,经过初步筛选,其中239件作品脱颖而出,包括138件“优秀作品”和101件“精彩故事”,均成功晋级复赛环节。
嘉宾观点
文学与网络视听双向奔赴
在开幕式上,嘉宾们纷纷在致辞中强调,网络文艺已经崛起,成为我国文艺创作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文化输出的主要途径,以及文明传播的崭新平台。此外,《人世间》、《我的阿勒泰》和《繁花》等作品改编为现象级的视听作品,亦充分证明了文学与网络视听的紧密结合正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动向。文学,作为众多艺术形式的根源,理应为网络视听的进步贡献高质量的内容支撑。
文学与网络视听领域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需打通从文学IP向影视、微短剧、游戏、动漫等多类型产品的产业链,为影视创作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网络视听的多媒体展示形式也极大地提升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行业需把握数智化时代的新机遇,借助更多富有内涵、力量和温度的文学作品,共同塑造当代中国文化的崭新风貌。
嘉宾们强调,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核心城市,理应积极承担起新的文化责任,不断强化“网络视听文艺领域以北京为标杆”的积极趋势。首先,需勇敢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以引领网络时代的新风尚;其次,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典范,高举新文艺的大旗;再者,充分利用首都的地域优势,塑造中国视听文化的标志性作品,主动采用AIGC、超高清等尖端技术,创新文商旅体数字消费的新模式,使网络视听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