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绿树成荫,花朵绚烂。来到山东菏泽曹县韩集镇刘岗村的“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室内展示着昔日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军民所用的部分战备物资,墙上则挂有描绘“红三村”保卫战历程的图画。此时,刘岗村的义务讲解员刘宪忠正满怀深情地向游客们讲述着。
“红三村”作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其名称源于日军在地图上用铅笔勾勒出刘岗、伊庄、曹楼三个村庄,并在其间标注了一个“赤”字。6月26日,记者抵达“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当地的长者们向记者叙述了“大水牢惨案”的经过。
军民共守“红三村”保住鲁西南抗日根据地
乘坐车辆穿梭于曹县县城,前行约三十公里至西北方向,便抵达了牡丹区与曹县接壤之地,那里坐落着名为“安陵堌堆”的古迹。在堌堆的基座之下,分布着三个彼此相隔仅两三里的村庄,它们呈“品”字形排列,分别是刘岗、曹楼和伊庄。这三个村庄前后相接,紧密相连,宛如一座由自然形成的连环防御堡垒。
炎炎夏日,户外充满生机,郁郁葱葱的麦田生长得十分旺盛。在抗日战争的年代,八路军战士与村民们在此地屡次击退了日伪军的“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这三个村庄因此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红三村”。
刘金玉今年已81岁,他是地地道道的刘岗村村民。他的父亲在年少时曾亲身经历过村里的抗日战争,亲眼目睹了“大水牢惨案”的惨状。在刘金玉的成长过程中,他时常聆听父亲的讲述,对抗战的故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受。三年前,他与刘宪忠、刘全义一同深入村中,寻访了众多曾参与“红三村”保卫战的村民与战士。他们亲笔撰写了一部共计30万字的《红三村》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抗日战争中的24个英勇事迹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13个感人故事。如今,这部作品已成功出版并面向大众发行。
书中记载,1939年伊始,八路军在刘岗村周边区域成功建立了冀鲁豫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到了1940年8月,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向北方进发,投身于抗击敌军“扫荡”的战斗中,此时仅剩中共鲁西南地委的机关以及由地委自主组建的200人武装力量坚守,而“红三村”却不幸遭受了日伪军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猛烈攻击。
为守护“红三村”,鲁西南地委的机关干部们明确各自职责,带领现有的武装力量分驻刘岗、伊庄、曹楼三个村庄,进行指挥调度。在八路军主力部队尚未归来之际,从1940年底至1941年初的四个多月里,地方武装共有200多人,与这三个村庄的1600多位村民并肩作战,他们坚持使用地道战和游击战术,与超过7000名的日伪军和顽军进行了数十次的激烈战斗。
村子外围筑有一道围墙,围墙之外是一片宽阔的水塘,直径达20米,水深及腰,这样的地形既有利于守卫村庄,又便于抵御来犯之敌。刘金玉向记者透露,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手持大刀和长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且整夜轮流值班,保卫家园。
立“大水牢惨案”纪念碑,警醒后人不忘历史
提及“红三村”,当地居民常会指向村中心广场中央的那块石碑,碑上镌刻着:红三村刘岗大水牢纪念石碑。
1943年10月4日的黎明时分,日军将刘岗及其周边数个村落团团围住,迫使上千名民众被赶至刘岗西门外的空地上。当时,八路军冀鲁豫五分区后勤股长秦兴体因正指导民众进行战备准备,未能及时撤离刘岗,最终也身陷民众之中。为了查明共产党成员的身份,日军残忍地屠杀了众多无辜民众,将他们驱赶至西门至东门之间的深水坑中,不论身形大小,均不得让肩膀露出水面。一场大规模的灭绝似乎即将上演,水牢中的群众命悬一线。在这危急关头,秦兴体挺身而出,大声宣告:“我就是八路军!他们全都是普通百姓。”他毅然走出水牢,昂首阔步,直面日军。日军指挥官下令,几名汉奸将秦兴体捆绑,使其头部朝下,浸入水中,接着将他绑在刑架上,用皮鞭进行抽打,并倾倒硫酸于其身。秦兴体身上因硫酸之故,涌现出众多血泡,尽管如此,他始终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在那次水牢惨案中,日军共残忍杀害了73名八路军干部及无辜百姓。
2015年,秦兴体的后代重返曹县,为祖父竖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背面详细记载了“大水牢惨案”的始末,旨在警示后世,勿忘历史教训。
如今,“红三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大水牢惨案”的遗迹已不再显现出昔日的惨痛,而那座矗立的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碑、那座饱经风霜的抗战指挥部,依旧向世人宣告着这里在抗战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历史铭记于心,我们亦铭记于心,今日的安宁与繁荣,皆因先辈们英勇奋斗、不惜牺牲换得。26日,刘宪忠在纪念碑前深情地说:“我们计划将此地加以开发,打造一座纪念馆,并将数处抗战遗迹修复,以便人们参观学习。”
记者手记:村民用鲜血守卫抗日火种
26日,整夜细雨绵绵,街道上残留着泥土。采访团的抵达打破了刘岗村的平和,众多村民聚集在村口的小广场周围,有些人更是热心地前来向他们介绍村里的状况。
日军行为极端残忍,所犯下的罪行令人无法原谅!年长的村民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们所了解的历史,若在村里随意询问一位年纪稍长的村民,他们都能对那段过往的历史有所描述,“此地,正是在那时被围墙所环绕,这是一个寨子,是为了抵御敌人的侵袭。”村民们指向远方,提及在那连续的九个白天与九个夜晚,红三村的居民们日间遭受着水牢中的残酷折磨,而夜晚则被拘禁在两处住所,以防止他们逃脱。
村民们述说着往昔,那些似乎发生在不久前的往事,那段痛苦的历史,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现在,漫步于村中,所见之处无不洋溢着宁静与和谐,昔日的水牢已被改造成宽阔的广场,而在“大水牢惨案”发生地的原址,矗立着一座“红三村刘岗大水牢纪念碑”,上面铭记着那段以鲜血铸就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