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书法领域便流行着“字迹反映人品”的说法,简言之,即通过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来评判其品德。例如,柳公权曾言“心性端正,笔力自然正直”,而颜真卿、文征明、岳飞等后世人物亦被广泛推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然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呢?到了近代,随着思想观念的拓宽和个性化的发展,“字如其人”的观点受到了质疑。
书法作为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常有人言“艺术无分贵贱”,书法亦遵循此理。在品鉴书法时,我们不应以人品为评判标准,而应深入分析其技法与艺术韵味,保持客观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错过那些“精妙之作”。例如,秦桧这位“千古奸臣”的书法真迹,近几年展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有力地反驳了“字如其人”的说法。
秦桧,其名声广为人知,无人不晓,他因对岳飞的迫害而备受世人唾弃。他的书法作品长期遭受贬低,鲜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若以客观的眼光,运用艺术标准进行评判,秦桧的书法实际上远胜于“宋四家”,颇具惊艳之姿。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高中进士,凭借其学识与才华,逐渐受到朝廷的重用。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巧妙地吸纳了古代的技法,而且对宋朝“尚意”的审美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楷书作品,仿佛带有几分宋徽宗“瘦金体”的韵味,笔力瘦削而锋利,宛如金针落地。观察他流传下来的墨宝《深心帖》,便能发现其中融合了宋朝诸多大家的风格,既有米芾的洒脱倾斜,又有蔡京的稳重细致。每一个字都显得率性而自然,整体水平堪称他一生书法的巅峰之作。
《偈语帖》之作,乃在秦桧丧命之后,成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此帖共存23行,每行字数在2至5字之间,总计110字,其中失落5字。当时蔡京书法技艺已达巅峰,更显其笔法之醇厚与精妙。因解开了心中重负,故心情愉悦,书写时流露出一种率性自然、轻松畅快的姿态。
与《深心帖》如出一辙,作品依旧巧妙地融入了蔡京、米芾的书法风格,诸如“可”“道”等字迹明显借鉴了蔡京的笔法,“寒”“此”等字则显现出米芾的风采。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自信满满的神采,而且笔画坚实有力,纹理深遂,经得起细细品味。其笔势雄浑有力,毫无迎合之态,同时其变化多端的姿态,亦充满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韵味与趣味。
相传现今广泛使用的“宋体”字体,源自秦桧之手,然而经过对史料的深入考究,我们得知“宋体”实为明代中期书籍印刷时,参照了浙江地区的宋代刻本字体所演变而来,并非秦桧的发明。尽管“宋体”的起源并非出自秦桧,但不可否认的是,秦桧的书法技艺精湛无比。尽管与书法大家相比,在笔法和功力上尚有差距,但其书法的韵味却毫不逊色。
您对秦桧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