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在远古时期并非名为长子,它曾称作“丹”。“丹”地孕育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尧帝。尧帝姓陶唐长子县是谁的封地,起初是“丹”部落的首领,凭借其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威望,被四岳和十二牧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为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随后,尧帝离开了家乡“丹”地,前往晋南的平阳建立都城,开始对各个部落的事务进行统一的管理。
自尧王成为部落首领起,他日夜操劳,致力于民众福祉,成就斐然,尤其是他统一了岁时,创立了历法。随着尧王年事渐高,体力和精神日渐衰退长子县是谁的封地,他遂召开部落联盟大会,讨论如何选定大酋长的继任者。在四岳和十二牧酋长的共同推举下,舜因其卓越的政德而成为首选,然而,亦有人提议让尧王的长子朱继承大位。尧帝共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长子名为朱,他自幼便显得傲慢且任性,不思进取,沉溺于下棋和嬉戏。尧帝察觉到长子的无才,遂决意传位于舜,然而为了检验舜的治国能力,便派遣他带领众人开拓未开垦的土地。经过长达三年多的严格考验,舜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尧帝将帝位传给了舜,任命他代理国政,同时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了他。
尧王将帝位传给了舜,这一举动对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朱作为尧的儿子,自幼深受尧的教诲,本性本非恶劣。为了扭转他人对他的看法,他下定决心重新开始。他虚心向舜请教,不遗余力地学习尧、舜的崇高品德以及治国之道。经过几年的观察,尧王发现朱已经彻底改变,内心感到非常欣慰。于是,他通过舜这个中间人,将重任交付于朱,命他领兵平息“三苗”的叛乱。三苗之乱得以平息,随后又指挥军队击退了侵犯的共工氏,为国家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声望日益攀升。然而,此时部分部落首领因嫉妒尧王及其子嗣的德政,开始散播谣言,在舜面前诋毁朱居功自满,诬称他掌握军权,意图篡位,企图取代舜摄政。舜对此并不予以置信。尧王父子对此感到十分忧虑。就在这时,从东方传来了消息,称丹地正遭受瘟疫肆虐,人畜伤亡惨重,灾情严重。尧舜二王为此深感忧虑。尤其是尧王,他每日都愁眉不展。为了消除嫌疑,朱主动将兵权交给了舜,并恳请返回故乡丹地,带领百姓抵御灾害,自救重建家园。尧舜二王对此感到非常欣慰,于是便同意了朱的请求。
朱回到故乡,选择岳阳地区作为居住地。他带领众人,放火烧毁山林,驱逐凶猛的野兽;采摘草药,消除流行的瘟疫;沿着漳河、丹河整治河岸,开垦出新的农田;并在发鸠山脚下建造岳阳古城,将其作为部落的中心。当地百姓生活稳定,事业兴旺,对朱的治理成就交口称赞。
数年后,朱在岳阳城东二十里处建造了新的城池,命名为东岳阳,即现今长子县城。鉴于尧与朱均姓“陶唐”,于是将尧的出生地改称为“陶唐村”。朱在临终前,叮嘱后人务必将他安葬于丹河岭。朱逝去之后,人们遵从他的遗愿,含泪将他安葬于此。自此,该岭被命名为“丹朱岭”,亦称“丹朱陵”。为了纪念朱重建故乡的功绩,将“丹”地改名为“长子”,亦称作丹朱。鉴于朱是尧王的长子,又将东岳阳城改称为长子城。夏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九州,长子隶属于北州的一个县,并定名为长子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