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前,那位负责照料患者的医生,如今再度在病痛中伸出援手,医患之间深厚的情感令人动容。最近,在湖北省中医院的分院——光谷院区肝胆外科,来自湖南的李女士向科室主任、李汉军副主任医师呈递了一封感谢信,一段跨越19年的医患情谊得以继续。
初次结缘
2006年,李女士,24岁,不幸初次确诊患有克罗恩病,一种罕见的慢性肠道炎症。在此期间,她遭受了长达半年的剧烈呕吐与腹泻困扰,体重迅速减少至59斤。由于腹腔内出现脓肿并形成腹壁瘘管,她被紧急送往长沙163医院接受治疗。当时负责照料的医生为李汉军,他运用CT扫描与肠镜检查技术,精确定位了患者病变区域,进而为李女士进行了小肠局部切除手术,并协助她顺利恢复健康,最终出院。在此过程中,李汉军的医术水平得到了充分展现。
病情复发
2025年6月,李女士不幸患上克罗恩病,不幸的是,病情复发。她承受着剧烈的腹部疼痛,体重急剧减少。在当地治疗半个多月后,病情并未有所改善,反而恶化。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全家人都感到极度焦虑不安。他们四处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久,他们得知湖北省中医院的李汉军医生,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武汉寻求专业的医疗救治。到达时,李女士已经极度虚弱,只能卧床,体重已降至38公斤。
多科协作
李汉军团队迅速行动,与脾胃病科、放射科等众多科室紧密协作。他们共同确定了病灶位置,对病情进行了详尽分析,并为李女士量身打造了治疗方案。通过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一周多的治疗,李女士的腹痛明显缓解,她能够连续散步半小时,体重也回升至40公斤。
疾病科普
李汉军提到,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炎,其发病率在亚洲地区相对较少,大致在0.02%到0.04%的范围内。该病的病程特点通常是缓解期与复发期的交替出现,且可能影响消化道的多个部位。目前,由于克罗恩病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易混淆,这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并导致误诊率相对较高。
治疗进展
医学的持续进步确保了现在多数克罗恩病患者能够借助规范的药物治疗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以李女士为例,她就是通过药物治疗成功控制了自己的病情。尽管如此,仅有少数患者不得不通过手术来处理并发症,这一情况也为患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医患情深
李女士对李汉军医生充满敬意,她的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激。在经历了19年的漫长等待后,她得以再次寻求李汉军医生的帮助,治疗效果显著。这一成就不仅凸显了李汉军医生高超的医术,同时也揭示了医患之间牢固的情感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目睹过那些触动心弦的医患关系故事?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这些感人的经历,同时,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以便让更多的人共同见证这份跨越19年的深厚医患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