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对生死有着超越常人的豁达态度。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以独特方式向身边人暗示自己即将离世,他又以独特方式向身边人明示自己即将离世,这些故事非常令人感动。
明示死期
1975年10月1日上午,毛泽东平静地询问工作人员,称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个“十一”了,他明确表示自己活不到1976年10月1日,他于1976年9月9日离世,离世时距离国庆还有20多天,他对死亡并不避讳,周围人却极为看重,他说这番话是在安慰工作人员,不希望自己离开后他们过度悲痛。
感知不详
毛泽东吟诵《枯树赋》时,或许已感觉到自己即将离世。,一个真正看透人生的人,能看淡死亡。他面对死亡很淡定,这与周围人对他的重视形成鲜明对比。他察觉到工作人员对“死”心存恐惧,就用安慰的语气提醒众人,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他的离去。
陨石暗示
1976年3月8日,尼克松第二次访华后的几天,吉林出现了罕见的陨石雨,毛泽东采用暗示法,借助这一异象向身边人暗示自己即将离去,护工孟锦云读陨石雨消息时,他示意停下,孟锦云猜到这与他的死有关,许久后他似乎是在对自己说:“古人为甚要编造这个呢”,继续暗示死期将至。
坦然面对
此时死亡已步步紧逼,毛泽东却极为淡定。与周围人表现出的焦虑形成对比,他开始着手进行安排。在6月中旬,他郑重地召集了一些人,以类似“盖棺定论”的方式交代身后之事。他提及“人生七十古来稀”,表示自己已八十多岁高龄,还谈到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意在提醒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地震之象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时,河北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导致24万人失去生命。这场灾难好像预示着一些事情。9月8日,滴水洞宾馆收到主席回韶山的通知。可是,在第二天凌晨,即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终年83岁。
精神长存
毛泽东对生死持有超脱的态度,这种态度令人敬重,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他借助各种方法让身边人做好心理准备,他的离世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然而他的精神与贡献永远留存于人民心中,他对革命事业充满执着,还对后事作出安排,这些均展现出伟大领袖的风范。
大家如何看待毛泽东对生死所持的态度,他向身边人暗示的方式是怎样的,明示的方式又是怎样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同时也别忘记为本文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