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无一本二本,只有普通本科!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提出,应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进程,对高校的“行政化”分级制度进行削弱乃至废除,逐步淘汰本科一、二批次的划分,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更多人能够更加公正地参与到就业竞争中。
取消二本,是在全国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历史潮流下应运而生。
自2016年始,上海将高考本科一、二招生批次合并,至2025年,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在8省份全面启动,新高考制度正式实施。在此期间,上海、山东、海南、广东、北京、江苏、湖南、江西、甘肃、陕西、内蒙古等众多省份已将本科一、二批次统一归为本科普通批次。
一本二本划分的时代,谢幕!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旨在为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提供条件,并以此扩大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可能性。自2015年起,在具备相应条件的省份,开始实施录取批次改革的试点工作。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考录取批次合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自2017年始,山东省将本科一批与二批的录取环节合并;2018年,广东省亦将一本和二本批次合并;进入2021年,江苏省全面推行新的录取模式;展望至2024年,江西省将实施新的高考合并本科批次政策,不再划分一本和二本……各省高考政策文件中,关于“取消二本”的呼声此起彼伏!
破除歧视,不以“批次”论英雄!
她开始明白,高考未能踏入一本名校,未能进入985、211等顶尖学府,这早已为她的未来道路布下了层层阻碍。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
以往,“二本”一词仅代表那些在大学招生考试中属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一本、二本仅是按照录取顺序划分的。然而,由于本科第二批次的存在,部分学生被贴上了“二本学生”的标签,这一标签深深烙印在学校教育、就业市场以及学生自身的心中。
在舆论的海洋中,二本学子往往默默无闻。黄灯在著作中提到,他们在求职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显而易见的职业发展瓶颈。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遭遇的难题是“卡学校”现象。对于拥有二本学历的他们来说,常常面临连简历投递资格都没有的尴尬。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位网友在大学即将毕业时,曾从自己所在的二本院校前往211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尝试面试一家知名五百强企业。然而,收到的回复却简短而果断:“你们为何跑到这里来面试?”不好意思,我们公司不收二本大学的学生”。
另一方面,对于渴望通过研究生阶段重燃名校梦想、实现学历突破的二本学生来说,面前横亘的,是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与985、211及双一流高校推免比例逐年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二本院校推免名额几乎为零;在考研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复试和调剂环节都对二本学生设置了重重门槛。
二本学生苦“学历歧视”,久矣!2024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必须严格执行校园招聘的“三严禁”规定:一是不得发布任何包含限定985、211高校字样的招聘公告;二是不得发布含有违反国家性别、户籍、学历等规定的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三是不得发布虚假、欺诈等违法的就业信息。
取消对一、二本的区分,这同样是打破学历偏见的重要举措。此举能够减轻学生求学的焦虑情绪,并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同时,它还有助于用人单位摒弃对毕业院校的偏见和歧视,不再仅仅依据院校的等级来评判人才。
高校撕掉标签,崛起!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指出:在我国,各地区的教育考试院通常会优先将地方重点建设的大学纳入第一批次招生,而将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安排在第二批次。随着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数量的增多,它们被纳入了第三批次招生。
取消了一本和二本的界限,所有本科院校在统一批次中进行招生,实现了“同场竞技”,这有助于促使高校更加重视自身的内涵建设,发挥独特优势,并通过特色专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资源。
2024年高考中,在四川地区招收本科二批院校的录取情况显示,河北中医药大学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高出13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高出12分,而北京联合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更是比一本线高出24分。
北京联合大学,这所汇聚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6所分校的综合性大学,设有软件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等12个国家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北京市属本科高校之首;加之位于首都朝阳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强大的办学实力,吸引了众多外地考生前来报考。相信取消一本二本批次后,高校将会被更多学生看到!
现在,众多高分学子纷纷青睐非顶尖名校的新闻专业。随着优秀学子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众多“一般”院校,这些高校因而拥有了更强烈的意愿和动力,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教育品质。
高校的声望与排名无关,它深植于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民众的满意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