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交织!松庄村织美术馆凭啥吸引各地游客?

浙江丽水松阳县松庄村有座“织美术馆”

当代艺术“织”进传统村落

织美术馆展出的艺术作品。三都乡人民政府供图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的一隅,远眺可见,由线条勾勒而成的“墙”轮廓模糊,光影交错;走近细观,这“墙”原来是双色纱线编织的格栅外立面,其中所“包裹”的传统村舍在光影交错中显得若隐若现,一股艺术气息迎面扑来。

“织”是一座现代化的美术馆,它坐落在传统村落之中,在这里,古老与前卫的艺术形式相互碰撞,激发出无尽的灵感火花。

在这段日子里,一场题为“未织之境”的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该展览展示了国内外艺术家与当地村民共同创作的艺术佳作,包括竹编、棕编、畲族彩带编织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艺术的气息弥漫至山野深处。指着展品中的一件,松庄村的村民徐家美自豪地说:“这是我亲手编织的竹篮,竟然能被陈列在美术馆中,被视为艺术品,我也可以自诩为半个艺术家了。”

叶根忠书记回忆道,往昔的松庄村并非如此景象。这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小山村,村民纷纷外出谋求生计,许多老宅院空无一人,使得村子一度陷入了寂静。

2016年,转机降临。当时,松阳县的拯救老屋活动正热烈进行,松庄村趁机对村内的古民居、古桥以及古道进行了全面修缮,从而使得古村落的原生风貌和历史脉络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往日乡村风貌得以恢复,随之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众多游客纷纷慕名前往松庄村。叶根忠表示,为了不陷入与其他乡村游相似的套路,村里计划打造艺术气息,通过文化艺术的力量来推动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当艺术“牵手”乡村,会给村子带来怎样的变化?

以织美术馆为例,其建设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去年七月,当村民们得知村里计划修建一座充满现代艺术氛围的美术馆时,宋水秀等村民直言不讳地表示:“咱们村子历来古色古香,如今突然引入这种新事物,总觉得有些不协调。”许多村民对此持观望态度,心中存有疑虑。

_山东省第一批传统村落_河南传统村落名录

为消除村民的顾虑,三都乡政府借助三乡人(包括原住民、返乡者、新迁入者)共同致富的协商机制,多次召集村民及业主代表进行商议与讨论。在会上,他们详细阐述了美术馆的设计构思和建设方案,并逐一走访各家各户进行解释。“我们向各位保证,美术馆的外部装置均采用可逆设计,若今后觉得不适宜或审美观有所改变,这些装置均可拆除并替换。”叶根忠如此表示。

正是这样融合、包容的艺术改造理念,打动了当初有顾虑的村民。

美术馆固然是艺术展示的场所,然而,当你踏入村庄61号的老宅,会发现墙壁上装饰着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涂鸦,这些作品的灵感源自于村中的小溪、游鱼以及果实;紧邻的“山民剧场”里,音乐、戏剧、戏曲接连上演,村民与游客在此相遇,每一位到访者都成为了观众;在狭窄的巷弄中,形态各异的“猫”形艺术作品巧妙地隐藏其中,艺术家通过三维建模与村民熟知的编织技艺相结合,使得艺术装置与村庄风貌完美融合……漫步在松庄村,浓厚的艺术气息无处不在。

孙培,这位来自上海的民宿经营者,对此感受尤为深刻。自2017年起,她在松庄村创办民宿,引领村民尝试艺术创作,如今更成为丽水市的文化特派员。她亲眼目睹了艺术乡建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正面影响,村民们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孙培表示,他打算邀请艺术家朋友们前来入住并感受这里的氛围,这样的体验将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指出,村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和农事活动,实际上成为了艺术家们宝贵的创作素材。

初到此处,她便留意到,松庄村的常驻人口寥寥无几,不足八十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年逾古稀的长者,他们在耕作之余,文化活动却十分匮乏。

为何不邀请众人都来加入?居住在民宿旁的77岁村民叶金娟,最初听闻民宿邀请众人作画,她连连摆手,“这可不行,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画画呢?”然而,如今叶金娟却常常主动前来询问,“我下午不外出,可以来画画吗?”

艺术家与村民携手创作的作品,更被制成了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化创意产品,并远销各地。“连我亲手书写的文字也能成为文化商品,这在我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村民李文生擅长毛笔书法,他的书法作品被印在了松阳特产“端午茶”的包装上,每当一盒茶售出,他都能获得设计费用。

不仅本村居民,来自河南的何素素在松阳县城创业已有六年,她也成为了这里的新成员。在她的巧手布置下,那些闲置的老屋焕发出艺术的魅力,成为了一处充满美学气息的空间;村民们丢弃的柜子、桌子等物品也获得了新生……艺术的融入让松庄村更加生机勃勃。

叶根忠指出,近年以来,得益于艺术创作价值的成功转化,村集体收入持续攀升,全村游客数量年增幅超过20%,2024年的文化旅游收入更是超过了500万元。在今年的1月,“艺术共创分享会”中,参与文创设计的村民们还获得了设计收益的分红。

村民们为艺术贡献了力量,文化使得乡村更加绚丽多彩。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收入水平也随之提升,老旧房屋也变得备受青睐,松庄村由旅游村转变成了艺术村。村民们主动投身其中,精神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乡村建设是一条可行且成效显著的振兴之路。”叶根忠如此评价。(本报记者 窦瀚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

温馨提示

百亿补贴福利攻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