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积极将延安的精神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立志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少年。近期,在参加“讲述延安的故事,传承延安的精神”这一主题的黄龙县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中,黄龙县初级中学的学生王缙朗如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于革命老区黄龙县来说,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延续红色传统、夯实文化基础的关键举措。
黄龙猎鼓 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近些年,随着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黄龙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给予了极大关注,依托于“红、黄、绿”三种色彩资源的独特优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得益于红色革命文化、黄土风情和历史文化、绿色生态资源这三大核心优势,供给内容日益多元化。这不仅丰富了本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其品质,还成功打造了具有特色的文旅新景观,有力推动了文化便民和产业振兴。
红脉铸魂:
革命火种点燃文化传承之光
瓦子街镇坐落于黄龙县北部,距离该县约56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在1948年,这里发生了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的重大战役——瓦子街战役,该战役成功歼灭了敌军近三万人,从而改变了西北战局的走向。瓦子街镇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塑造文化品牌,以此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内,那些“小小红色讲解员”正娓娓道来刘四虎拼刺英雄的,他们稚气未脱的嗓音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相互交织;而在廉政文化展馆,讲解员们深情地述说着“金豆饭”的感人故事,使得“廉洁”二字深入人心。“置身此地,我仿佛能听见往昔的枪炮轰鸣,感受到革命先烈那澎湃的热血与炽热的激情。这种红色文化,是我们永远都不应忘怀的。”一位游客感慨地说。
近期,当地成功编撰了《瓦子街战役汇编》,并对东南山主战场等遗址进行了修复;烈士陵园面积扩大至55亩,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八万人次,已然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瓦子街镇与宜川县壶口镇达成协议,将文化旅游资源融入青少年研学项目,并配套研发了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研学课程。
除此之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广阔背景下,黄龙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勇于探索公共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途径,成功推出了“公益电影进景区”的举措,受到了广泛赞誉。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团队,对景区的特色和游客的喜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融合了本地的文化元素以及各景区的独特主题,细致地选择了适合的放映影片。黄龙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负责人贺杨霞指出,所播放的优秀影片广泛传播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和主流的价值观。特别是那些红色题材的电影,它们在放映中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情感,使观众在深入探究红色历史的同时,得以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黄韵传情:
非遗鼓点敲出民俗体验之乐
近期,雄壮威武的黄龙猎鼓表演正式开启了黄龙县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序幕。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市民与游客们通过非遗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近距离领略了黄龙的独特风采。黄龙猎鼓生动地重现了古黄龙人狩猎的场景,彰显了他们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猎鼓象征着黄龙的荣耀,每当击打猎鼓的时刻,我总是激情满怀。我渴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我们,共同学习这门技艺。这是黄龙县职业中学的学生王康所表达的心声。
黄龙县文化馆的馆员陈慧表示,我们精心策划了黄龙猎鼓公益培训项目,特别设置了黄龙猎鼓的教学课程,并向市民和游客免费提供教学服务。该课程结合了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体验,旨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
黄龙县文化馆以“文化+旅游+生态”为核心理念,凭借黄龙猎鼓与古老的篝火民俗,精心打造了“印象黄龙·鼓韵篝火”这一文旅品牌,致力于营造深入人心的文化体验空间。薛磊副馆长表示,这一文化活动的带动效应遍及全县,不仅白马滩、瓦子街等旅游景点,连本地酒店也纷纷借助篝火的魅力,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借助品牌效应,黄龙不仅拓展了“梦绕黄龙·廊桥舞影”、“邂逅黄龙·梨园盛集”等一系列表演活动,而且为黄龙的避暑旅游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屈海军,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副局长,在发言中强调:“这些历史与文化的遗产,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资产。我们不仅要确保它们的妥善保存,更要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热爱黄龙的文化。”
绿境生趣:
山水烟火解锁流量密码
在炎炎夏日,踏入白马滩镇的神道岭景区,一座隐藏在广阔生态林中的清欢咖啡屋格外显眼,成为了游客们休息的理想之地。“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颇高,四周环境宜人。”来自韩城的陈女士手捧咖啡,与友人一同坐在敞开的林地中,悠然自得地闲聊。
当地凭借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勇于尝试“党建融合咖啡与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于神道岭景区精心打造了一座清欢咖啡屋。在今年的“五一”假期,该咖啡屋的咖啡日销量突破300杯,平均每日营业额超过3000元,有效促进了周边农家乐的经济收入增长,进而成为白马滩镇备受瞩目的新兴“网红”景点。
不仅如此,白马滩镇依托本地民俗文化特色,在神玉村定期举行千人火锅盛宴、草坪音乐节以及广场舞竞赛等多种活动,使游客得以深入体验乡村的独特风情。据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黄龙县总共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0%。白马滩镇总计迎来了8批研学康养团队,共计850人,以及4.49万散客,而“生态旅游+”模式则成为了乡村吸引游客的秘诀。
黄龙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游向东强调,文旅融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提升的关键路径。黄龙县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历史遗产与民众需求、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让文化充满活力、旅游业蓬勃发展、民众生活更加愉悦,持续描绘出“多彩黄龙”的壮丽画卷。(记者 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