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刘瑜
肥胖问题不仅与内分泌有关,还牵涉到心、肾、消化以及心理等多个系统的代谢。7月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一个集合了15个学科强大实力的医疗机构,正式开设了“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该中心的设立,使得肥胖患者无需再奔波于多个科室,能够实现从单一治疗向全周期管理的转变,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的重大升级。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院长程帆教授,以及该院体重管理中心的负责人高凌教授,消化内科二科的主任陈明锴教授,以及胃肠外科二科的主任罗建飞教授,共同为“体重管理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该中心以内分泌学科为核心,并与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老年病科、康复科、精神卫生科、儿科、临床营养科以及中医科等共计15个科室紧密协作。以体重管理门诊为核心,辅以各相关科室设立的体重管理专病门诊以及体重管理多学科协作门诊,合力构建了一个涵盖“筛查、诊断、干预、康复以及强化自我管理”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平台。
程帆院长指出,体重状况与人的健康状态紧密相连,体重的不正常,尤其是超重和肥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肥胖不仅是心脏、肾脏和代谢综合征的关键推动力,而且与多个器官的相互损害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老年肌少症的问题同样迫切需要多个学科共同进行综合治疗,尤其是对于非肥胖的老年群体而言,这种病症会大幅提升他们跌倒、发生骨折、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降低,乃至死亡的风险。
面对这一重大挑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我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医疗卫生领域的先锋力量,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主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关号召,以代谢性疾病防治作为工作重点,特地设立了体重管理中心。
程帆指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立体重管理中心,这一举措是其积极应对时代挑战、打造全方位健康管理体系的战略举措,也是医院在深化健康管理、完善专病防治体系方面的重要进展。此举意味着医院在精细化管理健康和系统化防治疾病的道路上,已迈出了稳固且至关重要的步伐。通过构建覆盖全省的肥胖防治协作网络,医院提高了区域的整体防治能力,充分展现了大型公立医院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健康福祉的使命与担当。
该院体重管理中心的高凌教授指出,体重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若体重降低5%至10%,则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将降低58%,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将减少77%。此外,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还能显著降低医疗费用,减重10%就能使患者的年度医疗费用减少28%。体重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减轻体重,更在于降低慢性病的风险,提升生活的质量。
7月2日一早,48岁的李先生踏入了该院体重管理中心的门槛,成为了该中心接待的第一位求诊者。他平日里钟爱肥腻的肉食和油炸食品,这样的饮食习惯无疑增加了他患上肥胖症以及“三高”疾病的风险。李先生的饮食结构存在严重问题,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内脏脂肪含量显著超过正常范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也偏高。高凌教授向他警示,若不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体重控制,很可能会诱发脂肪肝、转氨酶水平上升、痛风发作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的问题。
高凌教授为李先生量身打造了一套全面的饮食与运动计划。他补充道,研究团队将进行持续的关注与回访。高凌教授透露,他们将会持续监测李先生的体重、微量营养素以及血尿酸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并根据这些数据和饮食运动情况,对方案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调整。
高凌指出,体重管理中心的根本目标在于协助医生实现从‘血糖消防员’向‘代谢健康建筑师’的角色转变。
体重管理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提供的“一站式”诊疗服务,并非15个学科服务的简单相加,而是精心打造了一个“代谢修复网络”,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精准健康管理方案。
高凌指出,体重管理初期需进行初步筛选,内分泌科负责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就诊目的及期望;进入第二阶段,需组建个性化的多学科团队(MDT)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诊疗,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实施阶段,若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内分泌科将指导药物减重,营养科和康复科则负责饮食运动指导;若患者伴有胃肠道不适,消化内科和内分泌科将负责监测肠菌移植;对于BMI超过32.5kg/m²且符合手术条件者,胃肠外科将主导手术;最后,在随访阶段,当患者达到平台期,中医科通过穴位埋线来抑制饥饿感,心理科则进行正念饮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