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南省资兴市纪检监察干部在白廊镇白廊村,对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情况进行抽查。本报记者 刘远航 摄
在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福兴苑小区,这里作为资兴市灾后重建的安置地点之一,近期,市纪委监委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监督小组对居民谢小林进行了走访。此次回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掌握居民们的居住状况,二是为了检查干部们包户工作的执行情况。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监督组的干部陈峰与谢小林亲切地交谈,询问了他的生活近况。
通过他们的对话了解,今年1月24日,谢小林与300多位受灾的居民一同,作为首批入住者,搬入了福兴苑小区,并在新居中度过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春节。看到每家每户阳台上挂着的鲜艳的中国结,谢小林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2024年7月底,台风“格美”肆虐,资兴市多个乡镇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谢小林过往的家园——州门司镇刘家村,道路损毁,房屋倒塌,遭受了严重的灾害。这场暴雨的雨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导致资兴市有12.8万人受到了影响。
灾情爆发后,资兴市纪检监察部门秉持以人民和生命为最高原则,主动承担起责任,主导组建了灾后重建的监督小组。他们既相互协作,又持续进行监督检查,特别关注民生保障、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这三个关键领域,实施精确打击和有针对性的监督,确保民生底线不被触碰。
救灾资金对于灾后重建至关重要。今年二月,该市纪委监察委携手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对受灾乡镇的救灾资金状况进行了联合检查。“我担任领队前往黄草镇,主要核实救灾资金的接收、补助发放以及资金使用等相关情况。”该市纪委监察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黄耀红说道,在检查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户居民由于资料不全,导致救灾安置资金未能发放。联合监督组在深入调查后得知,该居民选择了进城购房的安置途径,但安置所需资金需以房产证明为依据,然而由于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尚未完成,资金发放受阻。针对居民所遇困境,联合监督组现场商讨解决方案。“我们已积极协调,促使郴州市福城公证处加快为该居民办理公证手续。”黄耀红表示,受灾群众的救灾安置资金现已全部发放到位。
资兴市遭受了灾害的严重破坏,影响波及广泛,不仅供水管网和河道护岸受损,通信网络和居民住宅亦未能幸免,受损程度各异。灾后,重建工作覆盖了住房重建、基础设施的修复以及产业扶持等多个领域。我们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灾后重建现场监管团队,针对基础设施的修复、避险搬迁和安置、以及安全度汛等关键任务,编制了详细的监督指导清单。我们采取“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6个受灾严重的乡镇及下辖的46个重点村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监督检查。市纪委常委兼监委委员欧路娟这样介绍道。
发现问题是起点,但真正意义在于有效解决问题、确保民众安全。资兴市纪委监委构建了“督查—反馈—整改—复查”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每个问题得到落实、每个问题得到整改、每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欧路娟出示了督查督导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清单,清单内容详尽,包括问题类型、具体问题、督办建议、责任单位以及整改进度记录,一目了然。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立即交由相关部门处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并予以记录。此外,我们还会每月对部分问题进行随机检查,以确认整改效果。欧路娟指向了“八面山瑶族乡青腰村资兴江河砂堆放不规范”这一具体问题,并补充道:“今天,我们计划对这一情况进行专项抽查。”
6月11日午后,监督团队抵达青腰村资兴江边,只见装满河砂的卡车络绎不绝地从河滩驶向公路,扬起一片片尘土。监督组的工作人员随即前往河滩进行细致的检查。陈峰在行走中解释道:“随着汛期的临近,若河砂堆放不得当,有可能被冲刷进河道,导致河道堵塞。目前观察,这里的河砂已基本被清除,待运输工作结束后,这个问题便可画上句号。”
资兴市纪委监委对推诿责任、不作为以及胡乱行事等行为进行了严格查处,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有力的纪律支持。在今年3月,监督小组在八面山瑶族乡坪田村进行现场监督时,发现坪田桥导流堤工程存在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过程不规范、监管措施不到位等多处质量问题。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和市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负责人对项目的执行力度不足、监管不力,承担了主要的领导责任。今年五月,资兴市纪检监察部门对涉事责任人实施了处罚,同时敦促有关单位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并增强对全市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截至目前,违规搭建的导流堤已彻底拆除,施工已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整改任务已全面达标。(刘远航 记者自湖南资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