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行返场直播。
小米YU7一上市便遭遇抢购热潮,雷军感叹,“当我目睹那三分钟内的订单量时,我瞬间惊讶不已,反复看了多次才向现场人员传达。短短三分钟内,订单量达到了20万,而一小时内更是飙升到28.9万,这样的数字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奇迹,因此大家无不感到震惊。”
雷军直播截图
雷军在直播中回应市场对YU7订单来源的疑问,称“这些订单主要来自SU7及SU7 Ultra的用户升级”,并透露转单量仅占YU7总订单数的不到15%,这个比例远低于预期,这让他对YU7的产品性能和用户评价更加有信心。
此外,有市场传闻指出,多家汽车制造商采取了夺取小米YU7订单的举措。
雷军提到,他留意到了某些汽车企业销售中出现的“抢购”策略,“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坦白讲,这些内容并不准确,甚至包含了一些诋毁和误解。”他进一步指出,“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每一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只要自信地阐述自己的长处即可,无需进行诋毁。
雷军指出,目前订单量远超预期,排队情况较为严重,请大家稍加耐心等待,“我们正竭尽全力提高生产量,然而等待的人数实在过多。年初时我们的最低交付目标是30万辆,经过扩产调整后,目标已上调至35万辆。”
对于急于寻找车辆的车友,雷军同样推荐了小鹏、理想以及特斯拉这三个品牌,“若各位急需用车,国产新能源汽车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即将于明日亮相的小鹏G7,以及月底即将推出的理想i8,当然,Model Y也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项。”
雷军在直播中透露,目前国内对小米汽车的需求量极大,排队等候的人数众多。因此,公司计划在解决国内交付问题后,再考虑拓展海外市场,预计这一时间点将在2027年左右。
相关新闻
车主年龄普遍在33岁左右,若需购车需等待长达一年时间?小米YU7一经热销,雷军便建议:若急于用车,不妨考虑小鹏或理想品牌。
自6月26日小米YU7上市至今,其订单量呈现出迅猛的上升趋势,短短18个小时内便收获了高达24万份订单。尽管订单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但受限于产能,提车周期最长已超过一年。然而,即便等待时间长达数十周,仍无法完全阻止新客户的加入。
小米YU7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近日,仍有顾客选择订购车辆。7月2日,北京市一家小米汽车专卖店的销售员透露,尽管不及新车上市时的抢购热潮,但依旧吸引了一些新客户进行预订。
7月1日,小米汽车发布了6月份的交付数据,结果显示该月交付量成功突破2.5万辆,在新兴品牌中位居第四,紧随零跑、理想和小鹏汽车之后。至此,小米汽车上半年的交付总量已达到15万辆,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交付量。
7月2日夜晚,小米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雷军在直播中透露,小米YU7的售价并不便宜,他对这款车型的销售情况起初感到并不太有信心。“当我看到前两分钟的订单数据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甚至反复看了几遍才敢肯定。”雷军如此说道。
平均年龄33岁
相较于小米SU7,小米YU7的用户群体有所不同。
今晚,雷军透露,小米YU7的预订车主平均年龄为33岁,这一数据比小米SU7车主的平均年龄高出3岁。此外,小米YU7预订车主中女性比例较高,达到了30%,而小米SU7的女性车主比例则为25.5%。在地域分布方面,上海、北京和杭州是小米YU7订单最为集中的地区。
小米汽车对部分已预订小米SU7的用户开放了转定小米YU7的特权。今晚,雷军公开表示,选择转定的用户数量仅占小米YU7预订车主总数的不到15%。他强调:“这仅是少数。”并且补充道:“两款车型的用户群体并不一致。”
雷军对小米YU7的评价与小米SU7相似,均强调其出色的操控性能,专为驾驶者设计。然而,雷军特别提到了小米YU7的宽敞空间,将其誉为空间充裕的SUV。这一特点吸引了众多重视空间的家庭用户。
小米于6月27日对外发布了小米YU7的最新订单信息,显示其锁定量(即预付款不可退还)已高达24万份。这一数字超越了小米首款车型SU7在24小时内所创下的8.9万份定单的纪录。
小米YU7的订单量已经超越了众多新兴品牌去年的全年销售业绩,例如蔚来和小鹏汽车,它们去年的总交付量分别大约是22万辆和19万辆。与雷军所说的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相比,小米YU7的预订数量更是超过了后者半年的销售量。
小米YU7是年轻人的理想之选,亦适合新婚夫妇,不仅外观吸引人,个性鲜明,更能为驾驶者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据一位已订购小米YU7的年轻购车者向时代周报透露,他今年刚迈过三十岁门槛,购车时他会全面考量车辆的外观、性能、智能驾驶系统、生态环境以及价格等多个方面。
有人愿意等一年?
小米YU7大卖,但小米汽车却可能“迟迟交不出车”。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时代周报记者得知,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在去年投产之后,原本设定的年产量为15万辆,但通过实行两班倒制度,月产量已提升至接近3万辆。然而,即便如此,在销售小米SU7系列车型时,客户提车的等待时间却常常超过30周。
小米YU7的上市再次触发了小米汽车产能的警钟。7月2日,小米YU7系列各车型版本的交付时间预计在39至61周不等;而小米SU7系列各车型版本的交付时间预计则在33至52周之间。
这样的做法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我愿意等上半年,但若要等整整一年,我就难以忍受了。”一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
部分消费者选择耐心等待。据小米汽车的销售人员透露,现在下单购买,很大可能性要等到明年才能提车。尽管等待时间相当长,但截至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新订单正在增加。
因此,提高生产能力依然是小米汽车目前的首要任务。在今年6月,小米汽车的第二期工厂正式完工,并且已经开始招募员工以及为投产做准备。该二期工厂的预定年产量接近二十万辆。然而,根据行业专家的分析,二期工厂或许也会实施多班制生产,以超越其产能的上限。
今晚,雷军再次重申,今年我们的任务是交付超过35万辆汽车。截至目前,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已突破15万辆,这一数字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交付总量。展望2024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预计将超过13.5万辆。
若大家迫切需要用车,不妨考虑国产的新能源车型,它们表现都很出色。谈及产能的制约问题,雷军随即扮演起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推销员”角色,并举例说明:“比如即将于明日亮相的小鹏G7,以及月底将要推出的理想i8。”
小米汽车的发展并未因产能限制而受阻。到6月底,国内已有92个城市开设了335家小米汽车门店。7月份,小米汽车计划再增设18家新店,届时将覆盖包括菏泽、阜阳在内的5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