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湖南丰汇麻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研发中心内,揭雨成教授正率队对一批运用生物酶脱胶技术加工的麻纤维质量进行细致的检验。凭借这种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湖南丰汇麻业近期荣获“2025年湖南省专家工作站”的荣誉,这一成就标志着亚麻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湖南丰汇麻业有限公司工人工作中。 刘庆 摄
金盆镇大通湖区面对闲置的冬闲田,别出心裁地引入了“稻+稻+麻”的轮作新策略。不过,在项目启动之初,村民们心中充满了疑问:“种植麻类作物真的可行吗?如果出现亏损怎么办?”这样的担忧让他们感到困惑。
为打破僵局,大通湖区金盆镇特邀湖南农业大学揭雨成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入驻指导。他们引进了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并推广了低氮高钾的种植技术。此举使得从“冬田长草”转变为“冬田生金”,显著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了40%。同时,双季稻的单产反而增加了10%,亩均综合产值更是突破了3500元的大关。这一系列举措共同奏响了“藏粮于地、生金于田”的科技兴农的和谐乐章。
在硕果累累的背后,科技的强大力量精准攻克了产业发展的难题。位于丰汇麻业与揭雨成团队共同建立的研发中心,生物酶脱胶技术正引领一场效率的革新。与旧方法相比,效率提升了200%以上,而且废水处理达到了排放标准。企业负责人对于科技创新的成果感到十分鼓舞,这项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麻纤维的强度,增幅高达15%,还使得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0%,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丰汇麻业成功进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行列。
湖南丰汇麻业有限公司机器运行现场。 昌诗琴 摄
金盆亚麻产业园占地72亩,内有多达5家企业紧密协作,生产过程经过十余道精细工序,最终产品转化为高品质面料和家居用品,远销至世界各地。至2023年年末,1.8万米的亚麻布成功出口至哈萨克斯坦,为通湖湖区的纺织业外贸领域开启了崭新篇章,并在2024年实现了出口创汇超过300万元的成绩。
为了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镇政府实施了“三保政策”,包括设定保底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提供免费优质麻种以及提供全过程的机械化服务。到了2024年,金盆镇的亚麻种植项目帮助农民增加了超过140万元的收入,同时,村集体的平均收入也增加了40万元。
未来,大通湖区金盆镇将不断拓展种植面积,深入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的运用,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精心打造特色亚麻产业,完善整个产业链,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以此让科技的强大动力不断助力这片土地上的“金色”梦想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