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气象部门最新消息指出,在11日08时至12日10时这一时间段内,沁源王陶地区的区域站记录到的极大风速达到了37.2米每秒,这一风速数据是在12日00时47分测得的,其强度相当于13级强风。
4月9日20时起至12日08时,上党区、潞城区、壶关县和平顺县遭遇了极端寒潮,务必注意,除非万不得已,请大家尽量避免外出!
大风实况
2025年4月11日08时至12日10时期间,长治市各代表站记录到的极大风速数据如下:潞州区达到16.0米每秒,上党区风速为23.7米每秒,潞城区风速为23.0米每秒,屯留区风速为23.0米每秒长治长子县天气预报,襄垣风速为21.9米每秒,武乡风速为24.8米每秒,沁县风速为25.1米每秒,沁源风速为19.2米每秒,长子风速为21.6米每秒,壶关风速为25.2米每秒,黎城风速为23.8米每秒,平顺风速为20.4米每秒。
沁源王陶的区域内,风速的最大记录达到了37.2米每秒,这一极端风速值是在12日零点47分测得的。
温情实况
4月12日08时,我市各代表站记录的最低气温数据如下:潞州区为-0.5℃,上党区为-1.8℃,潞城区为-1.3℃,屯留区为-0.8℃,襄垣为-0.6℃,武乡达到-3.0℃,沁县为-2.3℃,沁源为-1.7℃,长子为-0.7℃,壶关为-2.5℃,黎城为0.2℃,平顺为-2.3℃。其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武乡,达到了-3.0℃。各县(区)24小时最低气温降温幅度在 2.8~15.2℃。
潞州区、沁县、长子和黎城遭遇了寒潮天气侵袭,而上党区、潞城区、武乡、壶关以及平顺等地则遭遇了更为强烈的寒潮天气。
备 注:(寒潮天气标准)
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8摄氏度时,即视为寒潮;若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10摄氏度,则可称为强寒潮;而若下降幅度超过12摄氏度,则属于超强寒潮。
连续48小时内的最低气温下降幅度若达到或超过10摄氏度,则被视为寒潮;若下降幅度在12摄氏度或以上,则定义为强寒潮;而若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14摄氏度,则称为超强寒潮。
72小时内的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如果达到或超过12摄氏度,则定义为寒潮;若下降幅度在14摄氏度或以上,则被认定为强寒潮;而当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16摄氏度时,则被视为超强寒潮。
今春为何大风天气会如此强劲?省气象台专家解释
春季正值大气环流进行调整的时期,此时冷暖气流激烈交锋,形成了显著的气压差,因而很容易引发大风。“本次天气现象主要归因于冷空气势力较为强劲,冷暖气流在地面激烈对峙,形成了明显的气压梯度;午后,气压的日变化使得气压梯度进一步加大;而强冷空气在下沉过程中,动量向下传递,导致了地面大风的产生。”省气象台专家如是说。
在此次强风事件中,我省于4月11日和12日午后的风力显著增强,北部和中部山区的平均风力介于6至7级之间,局部地区阵风甚至达到9至10级,其中北部山区的阵风风力更是高达11级或以上。此外,受蒙古气旋的影响,沙源地的起沙条件较为有利,同时,伴随着西北风的吹拂,我省还将遭遇扬沙或浮尘天气。省气象台的专家如是表示。
四月,我省遭遇了一场波及全省范围的大风,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自自动气象观测记录开始(大约20年前)至今,我省仅有左权、沁水、晋城、蒲县这四个观测站在四月记录到了11级的大风。
值得注意的是,在风力普遍较强的区域,当气流从开阔地带流入狭窄地形,通道变窄,空气流动速度提升,风力会急剧增强。这种地形对气流产生的影响,我们称之为狭管效应,亦称作“峡谷风”。例如,在高楼林立、峡谷以及山谷等地,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城市中空旷地带,若周边高楼林立却缺乏有效的风阻隔,同样容易出现剧烈的局部旋风。省气象台专家指出,此类强风对环境、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可能带来极大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物损毁、广告牌及设施坍塌、树木倾倒、行人户外行走时失衡等情况。面对大风天气,公众应尽量减少外出,留意绕行高风险地带,并务必保障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安全。
4月11日,省消防总队发布信息,指出由于大风侵袭,我省的消防力量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他们计划增强与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长治长子县天气预报,做好跨区域支援的准备,以及攻坚处理的各项安排。同时,他们还提醒广大市民在防范大风的同时,也要加强防火措施,防止因风助火而引发连片火灾的严重后果。
在风力强劲的天气状况下,我们更需重视消防安全,务必避免随意丢弃烟蒂,因为风一旦吹起,那些烟蒂很容易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品,如干枯的草丛、纸屑等;同时,严禁在户外进行任何露天明火活动,比如焚烧垃圾、野外烧荒、点燃篝火等,因为这些火星在强风中会迅速扩散,可能引发广泛的火灾;此外,还应避免进行如火烧、电焊等可能引发火灾的易燃易爆作业,因为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