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鬲坛
因工作之故,我频繁穿越长子县的地界,对该县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风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坐落在长治市西南角。它西靠太岳山脉,东临上党盆地。境内山川交织,各占一半,河流纵横,分别属于漳水和沁水两大水系。全县总面积达1029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5万。下辖7个镇、5个乡和2个办事处,共有399个行政村。
长子县长子县各村的历史,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悠久历史。据传,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地的羊头山上尝遍百草,推动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农耕的历史性转变。发鸠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取木之处。帝尧将此地封给长子丹朱,因此得名长子县。周朝初期,这里成为了太史辛甲的封地。秦汉时期,设立长子县,成为管辖十四个县的上党郡的治所。西晋年间,鲜卑族的慕容永创立了西燕国,定长子城为都城。公元589年的隋朝开皇九年,长子县更名为寄氏县,而到了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又恢复为长子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历经数千年的朝代更迭与时代变迁,长子县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阶段。在2007年9月,长子县荣获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的认可,被赋予“千年古县”的称号。
藏宝屋
长子县内历史遗迹丰富,诸如神农城、神农井、五谷畦等地标性建筑。县西部之发鸠山,因“精卫填海”的传说而声名远播,名扬四海。山上的灵湫庙、灵应候庙以及九幺十八洞等历史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法兴寺、崇庆寺中的彩塑和石舍利塔等国之瑰宝,令专家们赞叹不已。我亲身探访过法兴寺与崇庆寺,那里珍藏的国宝级文物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除此之外,战国时期的墓葬、西汉时期忠臣鲍宣的墓穴、唐代县令崔府君的庙宇,还有白鹤观的唐碑、胡家的贝唐槐树、古兴的宋槐等众多奇异景观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尤其是位于境内南陈乡壑则村附近的树化石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两亿五千万年前,被誉为世界罕见的珍宝长子县各村的历史,也是我国的国宝。全县拥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三处,省级保护单位三处,县级保护单位七十八处,并收藏有超过一千件石器、铜器等价值连城的文物。
长子县历史悠久,享有千年古县的美誉,同时也是一座文物丰饶的古城。漫步于其境内,随处可见众多碑文和石刻,这些不仅彰显了当地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更流露出浓厚的文化古风。
长子县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而且拥有众多可供开发的古民居院落。我曾在两日内对这些古院落进行了探访,发现其中许多院落保存状况良好,其规模甚至可与山西祁县的祁县大院相媲美。这些古院落主要始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其中的木雕与石刻工艺精湛,极具观赏价值。
长子位于交通枢纽,自古以来便是军事争夺的焦点。在其现代史册中,最为辉煌的一页非上党战役莫属。位于长子县城附近的北高庙,作为上党战役揭开解放战争序幕的关键战场之一,当年刘邓大军在当地武装力量的协同作战中,浴血拼搏,成功占领了县城制高点北高庙,进而解放了长子全域,为上党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高庙烈士纪念塔
长子现在有三张名片:信访、绿化、环境卫生。
长子县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信访工作示范县,同时也是杰出的绿化模范县,其环境卫生状况同样十分出色。漫步在长子县内,时常能体会到迎面而来的和煦春风以及四周浓郁的绿色气息。
千年古县、今日新城!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在长子县视察
国务院副秘书长的身份,同时也是国家信访局局长的王学军,深入长子县对“三个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
城东森林公园
长子水上公园小景
牛羊满山坡
精卫湖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