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瀚,一位毕业于军艺的杰出表演艺术家,凭借二十余载的演艺生涯,在七十多部影视作品中刻画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从《天下粮仓》里那充满活力与纯朴的“小刀子”,到《西出玉门》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李金鳌”,再到《剑侠》中幽默机智的“张果老”,以及当下热播剧《折腰》中性格丰富的“刘扇”,他凭借每年平均三部作品的创作速度,持续为观众带来惊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作品中,豆瓣评分超过7分的有28部,而在央视播出的作品则有12部,这标志着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军艺磨砺:奠定表演根基
横店拍摄现场,我们遇到了正在为全新角色做着准备的王星瀚。他感慨地说:“鲜为人知的是,我毕业于军艺。”接着,他回忆道:“在新疆艺术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1997年我成功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这段军旅生涯的艺术教育对我影响深远,至今仍让我受益无穷。”
军艺的严谨军事管理制度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清晨六点,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会在操场上坚持练习发声。经过系统的斯坦尼体系训练,他为自己的角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二、经典角色解码:从"小刀子"到"李金鳌"
《天下粮仓》小刀子
这位看似平凡的配角,在王星瀚的诠释下,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他通过灵活的眼神和精准的肢体动作,将一个普通人物的善良与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剧在央视取得了12.6%的收视率佳绩,至今在豆瓣上仍保持着8.3分的高评分。
《血色浪漫》吴满囤
为了塑造这个沂蒙山农民形象,他提前一个月便投身于农村,深入体验生活。在剧中,他经历的那场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的雷区戏份,堪称表演艺术的典范。该剧最终荣获了首届澳莱坞国际电视节颁发的金萱奖。
《剑侠》张果老
在众多描绘八仙的作品中,王星瀚扮演的张果老形象独具特色。他巧妙地将神话中人物的飘逸气质与市井生活的智慧相结合,大胆地融入了即兴创作的喜剧成分,使得这个古老的角色重获生机。
《西出玉门》李金鳌
为了塑造这位技艺高超的皮影戏方士形象,他特地前往向非遗传承人请教,潜心修炼了整整三个月。在剧中,那场“镇山河”的表演,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影视手法相融合,成为了剧中广受赞誉的精彩片段之一。他对角色的极致追求始终如一,未曾有所改变。
三、甘当绿叶的表演哲学
常有人好奇,为何我总在剧中扮演配角。王星瀚轻笑回应,"军艺的老师曾教导我们,'角色无大小,演员有高低'。每个角色都应承载其独特的灵魂。"在《楚乔传》里,他所扮演的"左宝仓"虽然戏份不多,却让人难以忘怀。这个角色,就如同中药中的引药,虽分量不多,却至关重要。在《新水浒传》这部作品中,他所扮演的“矮脚虎王英”形象颠覆了人们既有的印象,为这一角色注入了更加人性化的内涵。王星瀚表示,他并不赞同那种脸谱化的演绎方式,他认为每一个角色都应当具备独立的思维和鲜明的情感。
四、业界评价
王星瀚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了“黄金配角”的称号。著名导演滕文骥如此评价:“王星瀚是我国难得一见的,能够将配角演绎得如同主角般璀璨的杰出演员。”而在《西出玉门》的导演苏照彬看来:“他的表演总能给角色带来令人惊喜的全新面貌。”
五、艺术价值:配角之光的创新与独特性
王星瀚的演艺之路,实乃一部对“配角艺术”进行探索与革新的历史。他在角色塑造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力:他能为神话中的张果老注入生动的市井气息和即兴喜剧的火花,亦能为《西出玉门》中的李金鳌苦练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影视叙事完美结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突破角色类型限制、赋予角色全新生命力的卓越才能。他不愿将角色简单化,执着于为每一个看似边缘的角色塑造独特的心理逻辑和情感深度,这种以角色为中心的创作观念,让他的表演始终透露出鲜明的个人特色——这种特色融合了丰富的生活感悟、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不受拘束的想象力。他的角色,往往在有限的戏份中展现出超越剧本的光彩,成为连接剧情、深化主题,甚至照亮整部剧的“亮点时刻”。
六、成就总结:绿叶亦成林的行业标杆
审视王星瀚70多部作品铺就的“黄金配角”生涯,其成就远非仅仅是作品数量的简单叠加。他凭借深厚的军艺基础作为根基,以持续不懈的艺术追求为动力,即便身处看似辅助的“绿叶”角色,也成功开拓了一片充满活力的艺术天地。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28部佳作以及央视播出的12部热门剧集,共同见证了其艺术成就与市场认可的双重认可;业界对其“将配角演绎得如同主角般耀眼”的高度评价,更是对其演技境界的最高赞誉。他凭借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展现了“戏如人生”的敬业态度,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显著提升了配角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地位。王星瀚的演绎,让观者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表演艺术,其光辉并非取决于角色在名册中的位置,而在于演员是否能够赋予每个角色尊严、深度和永恒的魅力。他是一位实至名归的、以匠心精神塑造角色的表演大师,而他成为“黄金配角”的历程,亦是中国影视界中一道独特且璀璨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