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这部谍战剧独具一格,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其思想内涵丰富,光彩夺目,极具深度;主题深刻,意境深远,值得反复品味和深思。
这部独具特色且充满吸引力的谍战剧,理应被视为各大电视台争相追捧的宝贝,有望成为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的台柱子剧集,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
然而,《风筝》这部电视剧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两台同步播出了一季之后,便再也没有机会在电视台获得重播的机会了。
电视剧《风筝》为什么无缘在电视台重播呢?三大原因息息相关。
1、对敌人信仰的诠释太过打动人心
在大多数谍战剧中,当涉及到敌人角色时,创作者们往往着重描绘他们残忍、狡诈、丑陋以及缺乏人性的特点。
在《风筝》这部作品中,敌方对于信念的执着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我们这边那坚定不移、坚如磐石的信仰精神。
韩冰、宫庶、赵简之、田湖、延娥、宋孝安等敌对分子,坚守着他们的信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对我方展开了殊死抵抗。
观摩宋孝安为保护六哥宁死不屈的英勇举动;审视送审版本里延娥如同飞蛾扑火般勇敢地营救宫庶的惊险场景……
这些场面往往令铁石心肠的人都看得潸然泪下,我见犹怜。
敌对一方同样怀揣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秉持着忠诚、孝顺、节俭和正义的价值观,展现出如同金石般坚固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
《风筝》展现了敌方之间深厚的情谊,描绘了为了爱情即便明知结果可能不利,仍毫不犹豫地付出生命的英勇举动,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人心。
类似《风筝》这种剧情,它并未丑化对手,反而将对手描绘得令人动容,这样的处理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
说好的文学艺术作品要为我方服务的宗旨精神呢?
2、十年特殊时期诠释的尺度过大
十年特殊时期是影视创作领域一个十分敏感的时间段。
多数影视作品在描绘那个十年特殊时期时往往只是简单略过,但《风筝》却以丰富的笔触和大量的篇幅深入展现了那个时期。
而且那位对我们贡献极大的六哥,在长达十年的特殊年代里,险些被那些革命小将彻底摧毁。
韩冰,那个理应被彻底铲除的人,竟然得到了我们领导层的大力庇护,从而逃过了一劫,免于丧命。
在那长达十年的特殊岁月里,竟然巧妙地将我国的风筝高手六哥与敌对势力的影子韩冰牵线搭桥,使他们俩最终成为了彼此深爱的情侣。
荒唐,十分荒唐的十年特殊时期。
《风筝》这部作品的亮点在于其展现新中国建国后后半段的情节,然而,这也使得该剧在深入描绘那十年特殊时期的剧情时,既成就了其精彩,又可能因过度解读而陷入两难境地。
3、秋荷这位失足妇女的命运太过凄惨
《风筝》之中有位无党无派的角色,她就是失足妇女秋荷。
秋荷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为了自由的新中国公民。
秋荷的命运理应遵循《白毛女》这一文艺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在旧时代,人们被逼得如同鬼魅,而在新时代,鬼魅得以化身为人。
然而《风筝》之中的秋荷没有白毛女那样的幸运。
生活在新社会之中的秋荷,过得却不如旧社会富足滋润。
秋荷特别呵护长大的我方周乔,他却成了让人失望的白眼狼;而秋荷原本不看好敌方的高君宝,他却成了对她悉心照顾、养老送终的孝顺之子。
这样讽刺的剧情对比,不能不引起观众深深的思考。
秋荷虽享有人身自由,然而在新社会里,她不得不将昔日作为“花魁”所积累的金银首饰变卖,以此维持生计。
在凄厉的风雨中,秋荷因疾病缠身且无力求医而离世,就此画上了她那短暂而充满悲伤生命故事的句号。
秋荷这样的失足妇女,体现新社会优越性的剧情在哪儿呢?
鱼乐泉在此为大家概括《风筝》这部电视剧停播的三大理由:一是剧中对敌方信仰的描绘过于触动人心,不符合我国文艺作品应服务于我国文艺精神的宗旨。
对十年特殊时期的剧情诠释尺度过大了。
某些小人物的遭遇在展现上未能充分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优势,这可能导致部分观众对现实产生偏颇的联想。
电视剧《风筝》已不再在电视台进行循环播放,这主要是因为其中部分剧情和思想偏离了常规,可能引发部分观众产生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