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跨国研究可能解开了“酷”的奥秘,并揭示了在全球范围内,“酷”的人群所具备的共同性格特点。
《实验心理学杂志》近期发布的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酷”这一人格特征似乎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该研究显示,那些被视作“善良”或“好”的人,相较于“酷”的人,往往表现得更为内向、节俭、谦逊、保守、封闭和依赖。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各个国家都显现出了共通的特点,智利阿道夫·伊巴涅斯大学市场营销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托德·佩祖蒂指出,不论是在中国、韩国、智利还是美国,大众普遍偏爱那些敢于突破常规、推动变革的个体。这一现象暗示着,“酷”这一标签所蕴含的内涵,远比其表面意义更为丰富和深刻。
“酷”并非等同于“仁慈”。这项研究由阿道夫·伊巴涅斯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以及佐治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进行,时间跨度为2018年至2022年,调查范围包括澳大利亚、智利、中国、德国、印度等12个国家,共涉及近6000名受访者。参与者需详细阐述自己生活中那些“酷”与“不酷”、“善良”以及“不善良”的人物形象,同时,他们还需借助大五人格量表和肖像价值观问卷来对其性格特质与价值观念进行综合评估。
研究表明,冷静、严谨、和善、温馨等品质往往与“善良”一词相联系,而那些被形容为“酷”的人则倾向于表现出外向、追求享乐、强势、敢于冒险、开放以及独立等六大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并不受年龄、性别或教育程度的限制。佩祖蒂提出,这些特质往往源自天赋,不易通过后天培养获得。
亚利桑那大学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卡莱布·沃伦指出,那些被称作“酷”的人往往颇具魅力,甚至令人敬佩,这与“善良”的品质颇为相似。然而,他们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非道德的特质,比如追求享乐和表现出的强势。
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在于,仅选取了那些对“酷”这一概念有所理解的参与者。佩祖蒂指出,在传统或较为偏远的地区文化中,“酷”这一概念可能并不占据核心地位,因为这些文化更倾向于重视稳定性而非创新。
“酷”这一概念往往会引起不同的看法。提及“酷”的典型代表,佩祖蒂毫不犹豫地想到了特斯拉与SpaceX的领导人埃隆·马斯克。在他看来,马斯克具备六大“酷”的显著特点:他具有强大的领导力、独立自主的精神、外向的性格、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开放的心态以及勇于冒险的勇气。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频繁互动和在播客《The Joe Rogan Experience》中吸食大麻的行为,体现了他的享乐主义倾向;与此同时,他对殖民火星的构想,则彰显了他的开放心态和冒险精神。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副教授乔纳·伯杰指出,这一研究成果是少数对“酷”这一概念进行实证研究的典范之一,为学术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乔恩·弗里曼则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区分“善良的酷”与“不良的酷”,以便更深入地探究它们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弗里曼指出,“酷”这一概念实质上是社会构建的成果,它蕴含着地位、归属以及身份的象征意义。当下,社交媒体与影响者文化盛行,对“酷”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洞察人格特质是如何作用于社会变迁的。
在社交圈中转发这个故事;关注“跟随大事动向的人”,每日掌握世界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