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为期三天的
“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
来到了最后一站——天水
提起天水,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
是蜀汉名将姜维的文韬武略
还是陇上江南的青山秀水
抑或是天水麻辣烫的香辣可口
无论是英雄的传说
还是市井的烟火
都是天水这条历史长河中
闪亮迷人的一朵浪花
这一次,且随宇辉的脚步
继续向着文明的深处漫溯
去探寻一个更为古老
更为根本的天水
这里
渭河汤汤,伏羲一画开天
麦积苍苍,禅意绵延千年
让我们一起
踏上这条“寻根之旅”
“天水,是寻中华文明根脉的地方”
01 伏羲庙
“经常关注天水的朋友,常常听到一个词,叫伏羲。”
董宇辉的天水之行,始于肃穆的伏羲庙之中。
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建筑群,院落设计层层深入,布局井然有序。在殿前,一块巨大的“先天八卦图”被雕刻于地面上,黑白相间的图案流动,仿佛让人窥见了宇宙不断变化的节奏。
不久之前,在2025年,乙巳年之际,一场隆重纪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公祭大典在此地成功举办。
祭典之日,钟声与鼓声共鸣,雅韵悠长。来自四面八方的华人使者云集此处,遵循着古老的仪式,依次行三拜九叩之礼,那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那一刻紧密地环绕、交织、凝聚。
这一切,都起源于这位共同的先祖。
八千年前的时光,被誉为“三皇之尊”的伏羲,在此地开天辟地,阐释了宇宙的奥秘,发明了八卦,传授了渔猎技艺,驱散了愚昧的迷雾,迎来了文明的曙光。他的诸多功绩,如同织锦般,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谱写了第一缕璀璨的丝线。
八千年时光流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走遍千山万水,重返故土。他们沿着最初的方位,将无尽的思念与崇敬,一针一线地织入这条绚烂的文明长卷之中。
02 天水市博物馆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
渭河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早期文明。
祭拜伏羲庙,是对华夏文明起源的一次深刻回顾。走进天水市博物馆,那悠久的记忆便被融入每一件展品之中,使我们能够亲手感受这片土地八千年来的脉搏跳动。
馆内讲述的故事,始于大地湾的古老召唤。那些由泥土塑造的彩色陶器,见证了原始居民的生活痕迹。
陶碗的内部看似普通,却绘有令人费解的图案,众多学者据此推测,这或许正是汉字起源的最初形态。
从大地湾文明的初现,历经仰韶、齐家的文化传承,直至周秦时期的强势兴盛,天水所激起的每一缕波澜,仿佛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镌刻下了鲜明的痕迹。
丝绸之路的建立,为天水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随之,它逐步演变成为贯穿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的“陇上首要重镇”。
汉代雄壮的铜制马车、唐代绚烂的唐三彩等,它们共同诉说着这座城市过往的开放与接纳。
在董宇辉的内心深处,天水宛如一座港湾,承载着来来往往的船只,然而中华民族的根基,却始终扎根于此。在这里,各种语言、思想和艺术相互交融、激烈碰撞,有的在此沉淀,有的则随波逐流而去。
江河如舟,时光作桨,它沉稳而有序地承载着文化前行,让某些事物得以留存,凝结成天水的永恒记忆,而另一些事物则继续前行,抵达它们各自的目的地。
03 麦积山石窟
天水之行,若不见麦积山,终是遗憾。
那座独立挺拔、宛如麦堆形状的奇异山峰,内部蕴藏着被誉为“东方雕塑展览馆”的珍贵艺术宝藏。
若想感受其独特魅力,需踏上那悬于高空、由工匠巧手搭建的栈道。脚下是深不见底的百米悬崖,身旁则是历经千年风霜的佛教圣地。每迈出一步,我们都不禁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工匠的视角,于艺术与惊险之间,感受跌宕起伏的旅程。
风,从山谷间吹过,仿佛带着千百年前的气息。
石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十余个朝代,长达千年。
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将个人的喜怒哀乐,对世界的关爱与同情,悉数融入一抔抔黄土之中,塑造出亲切而动人的形象。因此,那份平和与柔美,得以在险峻的峭壁之上,永久地保存。
例如,在编号为133的洞窟中,那幅享誉全球的“东方微笑”画面,工匠们巧妙地运用技艺,将内敛且温馨的情感,注入了原本冰冷的泥塑之中。
诸如那些被誉为“薄肉塑”的空中飞仙,其衣袂轻盈,仿佛乘风而舞,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非凡的创造力。
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将他们对生命的独特体悟,悉数融入了这些泥塑与彩绘之中。
麦积山,便这样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文化见证。
04 尾声
夜月慵懒地倚着天幕,夕阳的余晖正被缓缓挤出界外。
董宇辉抵达了天水市麦积区的翠湖公园。这个地方成为了“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定播的地点。
翠湖公园已褪去名胜古迹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气息,呈现出一派水波荡漾、宁静悠闲的景象。这里宛若这座古城的客厅,湖畔的垂柳轻拂,廊桥与亭阁错落有致,在夜色中映照出宛如梦境般的美丽景致,温馨地承载着市民们日常的欢声笑语。
在直播现场的围栏之外,人群熙熙攘攘,市民和游客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天水人民的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
镜头之下,董宇辉开始回顾并深入思考当天的行程。在他眼中,此次天水的探访,实质上是一场持续向内心深处的探寻之旅。
在伏羲庙,我们探寻到了民族历史最深沉的“根源”,那里是对“我们究竟从哪里起源”这一古老问题的庄重解答。
在博物馆内,我们循着大地湾明显的“脉络”,亲身体验了中华文明从捧起一抔黄土,逐渐编织成一条丝绸之路的宏伟历程。
在麦积山,我们最终领略到了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温润之“魂”,那是工匠们将慈悲与人性融入泥塑之中的体现,也是所有宏伟叙事温柔地汇聚的终点。
从追溯根源到探寻脉络,进而领悟灵魂,这条完整的探寻之旅在天水的土地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距今约八千年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伏羲在这里挥毫泼墨,开启了一幅天地间的画卷,同时,也亲手抽出了构建文明画卷的第一缕丝线。
八千年时光流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沿着先辈的足迹纷至沓来,他们通过那方小小的屏幕,将这份历经沧桑的记忆,传递给了遍布四海八荒的无数观众。
在这屏幕的内外,成千上万的双眸齐聚,共同注视着这片热土,体会着源自血脉深处的召唤。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独特的“寻根”与“归宗”之旅。
写在后面
董宇辉为期三天的甘肃之行
至此画上句点
从庆阳高天厚土上农耕文明的源起
到平凉古道上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况
再到天水探寻华夏初心的震撼与感动
甘肃
这片土地的厚重、深邃与包容
给你我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行程有尽,但文明的长河
仍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
汤汤流淌,奔涌不息
此刻,我们挥手向宇辉作别
但我相信,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因为,当你在屏幕前读完这段文字时
或许那份出发的向往
已悄然在心中生根
那张通往甘肃的车票
也被你悄悄放进了行囊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就在祖国西北
静候您的到来
文字 | 李登博
图片 | 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