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七月,蝉声伴随着40℃的高温冲击着老张家的大门。老夫妻俩躺在客厅的竹席上,风扇嗡嗡作响,却无法驱散屋内的闷热。老太太抹去额头的汗水,低声提议:“要不我们开一会儿空调?这个月的电费已经超标了……”老爷子摇了摇头:“再坚持一会儿,等到后半夜天气就会凉爽了。”没有人预料到,在这一个夜晚的“再等等”竟然变成了他们与世间的最后一次交谈——翌日清晨,邻居敲响门扉却无人应答,当他们破门而入时,只见两位老人静静地躺在那里,体温已经完全冷却,急救记录上记载着:因热射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类似的悲剧在炎炎夏日里屡见不鲜。杭州的沈伯年逾七旬,出门去购买生活必需品。那天,气温高达37℃,炽热的阳光将柏油路面烤得软绵绵的。他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安慰自己说:“回到家吹吹电风扇就能凉快了。”然而,当他推开门的一刹那,屋里闷热得如同蒸笼一般——为了节省电费,他白天从未开启空调。沈伯感到头晕、恶心,眼前一片漆黑,他扶着墙壁艰难地挪到床上,心想:“休息一会儿就能恢复过来。”一小时后,老伴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呼唤他,却发现他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尿液失控,额头滚烫,烫得几乎可以煎熟鸡蛋。紧急送往医院时,体温高达40.7℃,医生一边用冰袋进行冷敷,一边摇头叹息:“若是再晚半个时辰,恐怕人就已经不在了。”
扬州的独居老人王奶奶终究未能等到救援的到来。当社区网格员上门时,他们敲了十分钟的门却无人应答,透过纱窗可以看到老人斜靠在沙发上,旁边的电风扇努力地旋转着。网格员破门而入,一摸老人的身体,发现她全身滚烫得像炭火,体温计显示高达41℃——她离开了人世,就那样走在了她省下来的电费之中。
这些故事中的长者们,都掌握着一种共同的“节省之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宁愿使用电扇而非空调,且尽量控制使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相较于“空调病”,这种通过节省所导致的“热射病”可能更为危险。
热射病:不是"中暑",是"身体在燃烧"
许多人认为中暑只是轻微的头昏和身体疲倦,稍作休息便能恢复。然而,热射病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中暑形式,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而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70%。其核心在于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完全失效——一旦外界温度超过37摄氏度,特别是在湿度较高且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汗水蒸发受到阻碍,导致身体散热不畅;此时体温会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急剧上升,超过40摄氏度,全身细胞如同被煮熟一般,大脑、心脏、肾脏等关键器官依次出现衰竭现象。
最危险之处在于,这种危害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室内环境中悄然滋生。以沈伯的案例为例,尽管他并未在阳光下长时间暴露,却还是在封闭的居室内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日间不开启空调,房门和窗户紧闭,室内气温可能比室外高出5至8摄氏度;电风扇虽能促进空气流通,却无法有效降温,甚至可能加速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使人误以为感到凉爽,然而实际上体温却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上升。等头晕恶心出现时,身体早已拉响了"红色警报"。
空调病VS热射病:一个是"小感冒",一个是"生死关"
总有人担忧过度使用空调会患上所谓的“空调病”。确实,长时间身处低于20℃的空调环境中,可能会出现鼻塞、关节疼痛、头痛等不适感,然而,这些不适通常都是可以逆转的,只需适当调节室内温度差,并定时进行通风换气即可得到缓解。然而,热射病则是一场真正的“生死较量”——体温每上升1℃,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增加13%,若体温持续在42℃以上达2小时,脑细胞将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当体温超过43℃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换言之,空调病可视为身体发出的抗议信号,而热射病则是身体陷入崩溃的象征。前者就如同皮肤上被蚊子叮咬出的一个红肿包块,后者则犹如被火焰灼烧,血肉受到严重伤害。
省下的电费,换不回一条命
那些节省电费的老年人,常常会说“我们习惯了艰辛,不怕炎热”。然而,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高温的承受力会急剧下降:血管的弹性减弱,汗腺的排汗能力也会衰退,同样的气温,年轻人可能只是微微出汗,而老年人的体温却可能迅速上升。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独居的老人在发病时,甚至可能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
实际上,合理使用空调并不会花费太多金钱。以1.5匹的空调为例,设置在26℃并开启节能模式,每小时仅消耗大约0.6度电;以每度电0.6元的价格计算,连续运行10小时仅需3.6元。考虑到一个月有30天,总共的费用大约是108元——这或许只是一顿饭或一件衣服的费用,却能换来一个夏日的安全保障。
最后想说:
那些认为“节约电力等于节省开支”的人,或许未曾意识到:最昂贵的“电费”,实际上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夏日的空调并非奢侈之物,而是生命的保障。在给父母的通话中,切勿仅询问“饭食可好”,不妨多问一句“今日空调是否开启”;对于独居老人的关怀,切勿仅限于送些水果,还需记得帮他们查验空调是否运转正常。
高温不会因节约而变得温和,身体也不会因忍耐而变得更强韧。热射病不会提前来敲门,然而我们却能提前开启空调——这并非浪费,而是对生命最根本的敬重。
愿这个夏天,所有的"舍不得",都能被"命更贵"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