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普遍认为,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涵盖轿车、SUV、旅行车、猎装车以及MPV等多个细分市场均呈现白热化状态。然而,跑车市场却显得格外冷清,国产跑车在市场上的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国产跑车仅有三款,其销量数据普遍不佳。以下是具体车型及其5月份的销售数据:
今年五月,名爵Cyberster成为销量冠军,然而其月销量却只有26台;紧随其后的是仰望U9,销量为12台;而位居第三的昊铂SSR,其销量仅为2台,其珍稀程度可与千万级超跑相媲美,用“鲜有人问津”来形容它再恰当不过了。
“哪吒GT”上市之初的售价仅为18.88万元,然而即便在销量最高的月份,其销量也仅有251辆。
国产跑车为何难以热销?其“声名显赫却无人问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实用性不足”。在研发阶段,这类车型主要追求“速度至上”,将高速行驶视为其核心任务,因此不得不在舒适性和实用性上做出一定的牺牲。以名爵Cyberster为例,它采用了两门两座的设计,日常出行仅能搭载两名乘客,而且储物空间极为有限,即便是稍大的背包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存放。
此外,为了实现卓越的操控表现,跑车一般会将底盘调校得较为坚固,座椅的舒适性也明显不如一般的家用车型。驾驶跑车长时间下来会感到非常不适,它更适合在市区内进行短途出行。鉴于跑车底盘普遍较低,一些较大的减速带可能难以通过,而一旦遇到坡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托底现象。因此,驾驶跑车外出追求个性与风度,对于车主来说,往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
有人或许认为敞篷跑车虽非日常所需,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显著提升个人情绪。然而,这类车辆对环境、空气和气候条件要求甚高。夏日驾驶敞篷易受烈日炙烤,冬日则因寒冷而不宜;遇雨时,敞篷车易成“落汤鸡”,而在灰霾天气中又易吸附灰尘。许多车主购买敞篷车后,发现全年驾驶次数寥寥无几,车顶也常因各种原因受损,同时还可能面临噪音大、异响和漏水等问题。
从动力性能的视角审视,跑车确实速度惊人,然而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速度限制仅为120公里每小时,众多路段的限速更是低至60公里或80公里,不仅跑车的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即便是普通家用车的性能也显得有些“过剩”。跑得快的主要优势仅在于超车时更为得心应手、红绿灯起步时更为迅速,然而,这真的值得专门购买一台跑车吗?相信在大部分用户心中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高性能并不常用,那么在赛道上又如何呢?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6月,我国专业级赛道仅有39处,全国注册的赛车场也只有127家,对于大多数爱好者而言,找到一个赛车场并非易事。而且,一次赛道体验的花费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国内的赛道文化相对薄弱,愿意将爱车驶入赛道的人寥寥可数。
尤为严重的是,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国内自主品牌跑车普遍配备了“纯电”驱动技术,车辆行驶速度越加迅猛,电池的电量消耗也越迅速,驾驶者的驾驶风格越趋向于激进,实际可行驶的里程数则相应变得更短,这无疑加剧了跑车的实用性不足。
很多年轻人偏爱跑车,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追寻那些国际知名跑车品牌所赋予的情感附加值,然而,国内的汽车品牌尚未积累足够的历史底蕴,因此,它们在品牌溢价方面不足以支撑起产品的价格定位。车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去研发跑车,往往面临亏损的风险,因为这类车型的主要功能是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然而,它们对品牌所能带来的额外价值却十分有限,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车企选择不生产跑车的原因。
在国内市场,不仅国产跑车销售不畅,即便是国际知名品牌的跑车,其销量也普遍不佳。以4月份的国内跑车销量榜单为例,保时捷718、宝马M2、保时捷911这三款知名跑车的月销量分别为208辆、112辆、116辆,而其他跑车的月销量则无一例外地未超过50台。
国际知名品牌的豪华跑车在品牌价值及历史积淀方面表现优异,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却成为一大障碍。众多年轻人虽然对这类车型情有独钟,却因经济能力有限而望而却步。待到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时,往往已步入中年,失去了年轻时那份激情,购车时也更愿意为家庭考虑,做出妥协。因此,跑车在国内市场上并不符合主流消费者的需求,仅有少数热衷于汽车文化的爱好者及富裕人士愿意为这类车型支付高昂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