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病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患者往往承受着更高的死亡率以及住院的经济压力。在我国,痛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湖南和广西柳州地区,其发病率更是位居全国前列。
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这项研究依托于我国针对慢性病进行的50万例30至79岁成年人的前瞻性调查数据,对其中16817名个体的血尿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通过电子病历对痛风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状况进行了追踪观察。
调查结果表明,痛风的年发病率达到了23.4例每十万人口,其中男性的发病率(43.2例每十万人口)明显超过了女性(9.6例每十万人口),城市居民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并且这种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也相当明显。在所有地区中,河南省的发病率最低,达到了50例每十万人口。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比例达到15.4%,其中男性患者占比为21.4%,而女性患者占比仅为5.3%。
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U型”走势,其中65岁时的发病率较高,而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则是持续上升。
高尿酸血症的分布特征与高尿酸区域的基本格局相吻合,其中,青岛和海口这两个沿海城市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相对较高。
危害不仅仅是关节肿痛,痛风引爆全身健康风险
研究还发现,痛风与以下疾病风险显著升高相关。
痛风患者面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了87%,慢性肾病的风险更是增至4.61倍,而尿石症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了1.5倍。
痛风患者面临糖尿病风险显著上升,高达99%;同时,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风险也随之攀升,增幅达到1.14倍;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亦有所上升,涨幅为91%;此外,关节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更是急剧增加,达到了惊人的5倍。
痛风患者面临的全因死亡率上升了58%,并且这种风险在确诊后的五年内仍然持续存在。
痛风患者住院的频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因素导致的住院情况较为常见。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疾病的关联性较为密切。在尿酸检测的分组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全因死亡率以及多种心血管、肾脏、消化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表明尿酸水平的升高很可能是导致这些疾病的关键病理原因。
机制揭秘:尿酸如何成为全身疾病的“导火索”?
研究者指出,痛风与并发症之间可能存在数种关联原因。这些原因或许与相似的生活习惯和代谢风险有关,特别是在心血管代谢、肾脏疾病以及关节病方面。通过调整体重指数和血压,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痛风及相关并发症可能存在相似的致病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在短期和长期内的发展以及患病风险的增加。将痛风与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相联系的关键因素是高尿酸血症所引发的效应,这包括内皮功能的障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以及血管和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其他潜在因素涵盖尿pH值下降引发的尿酸结石及其他肾脏结石的生成,还有单钠尿酸盐晶体(例如,存在于软骨与关节中,或许还存在于冠状动脉内)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
痛风防控新思路:从单一管理到“综合把控”
这项研究指出,痛风患者常常承受着多种疾病的压力,而这些疾病之间的联系并非都能通过传统的代谢风险因素来完全阐释。因此,痛风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需要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对合并症进行全面的评估,特别是对心血管、肾脏以及代谢类疾病的密切监测。
未来有必要对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例如高嘌呤食物摄入、饮酒习惯)如何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及痛风的发病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预防策略。
信源
中国卡多瑞生物样本库合作研究组。在中国,高尿酸血症、痛风及其相关并发症:来自五十万成年人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