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紧急通告,规定从6月28日开始,禁止乘客携带未标注3C标志、3C标志模糊不清、或属于召回型号及批次的移动电源登机国内航班。新规定实施以来,众多未获得“3C认证”的移动电源被查获,在众多机场安检处,随处可见乘客丢弃的装有充电宝的筐子。
据消息,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充电宝的3C认证正式生效;2024年8月1日之后,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将不得继续销售。众多老旧型号的充电宝尚未取得3C认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必然存在安全隐患;目前,乘坐高铁时,并未强制要求携带的充电宝必须具备3C认证。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有专家表示,从理论上讲,那些未被召回的充电宝对消费者来说仍然是可用的。
小巧便携的充电宝持续成为热议焦点,在媒体报道中,旅客们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弃之可惜,另一方面,它们又无法带上飞机。为此,许多机场已经推出了临时寄存或者快递服务。
面对众多被丢弃且处理方式不清晰的充电宝,部分网友产生了疑问:捡到的废弃充电宝可以拿走吗?这能否类比于打火机,在登机前上交一个,下机后领回一个?
7月1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友已抢先尝试了这一做法,他们表示:“在新规实施初期,送亲人去机场时意外得到了一些东西,因为很多人无法带走充电宝,他们看到我并非乘客,便送了我一个。”“虽然自弃筐里的物品不能取走,但若在工作人员不在场时取用,似乎也不会有问题。”“我是抵达的旅客,而非出发者,所以我从自弃筐中取走了一件物品。”工作人员说可能有危险,拿取后责任自负。”
极目新闻记者就网友的疑问进行了随机调查,询问了多个机场的客服。客服普遍回应称,旅客遗弃的充电宝通常不会记录名字,后续会进行统一处理,旅客无法了解具体的处理流程。这些充电宝不会被出售,旅客也不能擅自取走他人遗弃的充电宝。“如今旅客对新规定已经有所了解,遗弃现象已经有所降低。”
浙江某地机场的员工表示,对于丢弃的充电宝的处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旦发现此类物品,将会立即采取措施予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