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孩嘴里莫名长出黄豆大水泡!家长误认,真相究竟如何?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官笑涵

三岁的男孩口中冒出了类似黄豆般大小的“水泡”,起初家长误以为是因上火所致。然而,在武汉儿童医院,医生揭示了真相:这并非简单的“水泡”,而是口腔黏液腺囊肿。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囊肿的形成竟然与孩子咬嘴唇的坏习惯紧密相连。经过医生实施的微创手术,囊肿被成功切除,化名为宸宸的小患者(化名)也重获健康。

张勇医生接诊患儿(资料图)

宸宸向妈妈抱怨:“妈妈,我感觉嘴巴里很不舒服!”那是半个月前的事了,这个三岁的孩子告诉他的母亲,他感觉嘴里似乎有东西生长。魏女士妈妈仔细一看,发现儿子下唇的内侧有一个粉白色的小肿块,已经长到了黄豆那么大。她便认为是孩子嘴里上火了,长出了包,于是特意叮嘱他在这几天要多喝水,不要吃甜食。然而,一周过去了,这个小肿块却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魏女士回想起之前偶然浏览到的武汉儿童医院发布的关于体表肿瘤的科普信息,内心感到忐忑,“这恐怕不是一个小肿瘤吧?”于是,她带着孩子来到了这家医院的整形颌面外科进行就诊。

咬到嘴唇上长泡怎么办_咬到嘴唇长水泡_

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接诊的主治医师张勇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宸宸不自觉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于是,他向宸宸的家长询问了孩子是否经常有咬嘴唇的习惯。魏女士对此表示确认,但她同时感到困惑,“这孩子咬嘴唇的习惯,难道和嘴角的这个小水泡有什么关联吗?”

张勇指出,虽然咬嘴唇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然而频繁的刺激却可能对口腔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导管造成伤害。这会导致唾液分泌的通道被阻塞。唾液无法排出体外,局部区域会逐渐积累,最终形成“小水囊”。宸宸嘴中的小水泡,便是这种由口腔黏液腺囊肿引起的现象。尽管囊肿并未引起明显的疼痛感,然而若不及时处理,它可能会反复出现,导致硬结或疤痕的形成,同时还会加剧口腔中的异物感,进而干扰正常的饮食活动。

经过确诊,张勇医生为宸宸进行了微创手术,成功移除了囊肿。到了7月1日进行复查时,宸宸术后状况良好,进食过程不再受到任何影响。

武汉儿童医院整形颌面外科的负责人韩崑指出,口腔黏液腺囊肿多见于下唇内侧和舌下部位,通常表现为半透明的泡泡,大小如绿豆或黄豆,容易遭受咬伤。一旦破裂,它们可以自行愈合并再次形成囊肿,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疤痕性凸起。韩主任建议家长们,如果孩子有咬嘴唇的坏习惯,应当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以免不断刺激导致口腔黏液腺囊肿的产生。若囊肿已经形成,切勿自行处置,临床上有家长曾用针头挑破囊肿,导致感染发生,务必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妥善处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

温馨提示

百亿补贴福利攻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