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之初,特朗普宣布实施所谓的“平衡关税”,然而,面对国内外强烈的反对声音,他在4月9日决定对某些贸易伙伴实施暂时的关税减免,同时维持了10%的所谓“基本关税”并施加压力,要求各方必须在7月9日之前与美国完成贸易谈判。
数月以来,美国白宫持续宣称即将签署众多协议。美国总统的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曾明确指出,他们追求的成就是“在短短90天里,完成多达90项协议的签署”。
特朗普关税“大限”将至
如今,距离截止日期只剩下不到一周,美国与各方谈得怎么样了?
欧盟:已做两手准备
目前,美欧已经经历了多轮的谈判,然而分歧依然明显。欧盟面临着一个难题:是选择接受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贸易协议,还是冒险采取反击措施,从而可能激化矛盾并激怒美国总统。
欧盟委员会的主席冯德莱恩在上周透露,她已经接到了来自美国的最新提议,目前正对其进行审慎评估。欧盟方面已表明立场,愿意与美国达成一致,然而,也并未完全排除谈判最终可能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法国的财政部长明确表态,他更倾向于选择“推迟达成一项优质协议”,而非在7月9日草率地签订一份可能存在缺陷的协议。
欧盟已经做好了对美国210亿欧元进口商品实施最高50%关税的报复性措施准备,并且还制定了一份额外的关税清单。根据这份清单,欧盟可能对价值高达9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以此作为对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和汽车关税的反击。
据媒体报道,欧盟似乎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10%的“基准关税”要求,同时,他们还期望在药品、酒类以及半导体等至关重要的产业领域获得特别的豁免待遇。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欧盟持续向美国施加压力,期望能够获得配额和特免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汽车及其零配件所征收的25%的关税,以及对钢铁和铝材所征的50%关税。
目前,欧盟贸易专员已抵达华盛顿,即将加入谈判。
英国:钢铝关税仍未谈拢
特朗普先前宣称已与四五个国家达成了共识,然而截至目前,他仅对外公布了与英国所签订的初步框架协议。
英国官方于6月30日宣布,该项协定现已正式实施,美国已取消对英国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等商品所征收的10%关税;同时,英国对美出口的汽车在配额范围内的关税也相应下调至10%。
尽管钢铝关税的争议尚未得到妥善处理,英国出口这些商品时仍需承受25%的关税负担;然而,若双方在谈判截止日期前未能达成共识,这一关税率有可能加倍,升至50%。
图为英国首相斯塔默
加拿大:向美国“屈服”?
白宫发言人近期发表言论,指出加拿大对美国表现出了“顺从”的态度。这一现象的导火索在于加拿大计划对科技企业实施数字服务税,该议题已纳入双边谈判的讨论范围之中。
据媒体报道,该争议性征税措施的目的在于对在加拿大提供数字服务的大型科技公司征收3%的税款。《华尔街日报》预测,此举可能导致美国科技公司遭受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于是,在加拿大方面宣布该税收将于6月30日起实施之际,特朗普迅速作出回应,威胁称鉴于加拿大执意推行对美科技企业征收的数字服务税,美国决定即刻暂停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磋商。
最终,加方宣布取消这一征税,以推进与美国的谈判。
日本:聚焦汽车关税
日本和美国已经完成了七轮的贸易磋商,并且还举行了一次领导人峰会。在谈判过程中,日本方面始终将汽车关税问题视为首要关注点,然而美国方面却并未显示出愿意作出妥协的迹象。
首轮谈判中,特朗普亲自参与协商,然而在最近的一次谈判活动中,日方代表尽管刻意延长了在美国的停留时间,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与美国财政部长进行会面。
日本媒体透露,该国已陆续提出多项交换条件,涉及增加对美能源及农产品的进口、实施对美国汽车的逆向采购,还有在造船技术、稀土资源领域的共享。然而,美国方面依旧拒绝下调汽车关税,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
路透社消息,特朗普近期言论中透露出对与日本达成协议的疑虑。他进一步表明,对日本进口商品可能实施高达30%至35%的关税,这一比例远超先前于4月初公布的24%税率。
韩国:“努力争取延期”
困扰韩国的是谈判期限问题。
近期,韩国新任的贸易部长对美国进行了访问,不过具体的成果尚未对外公布。据韩国高级官员透露,双方似乎难以在7月9日之前达成协议,韩国政府正在积极争取将关税暂缓期予以延长。
而在韩国国内,民众近期已多次举行示威,抗议美政府滥施关税。
路透社报道指出,鉴于韩美双方已经达成自由贸易协议,韩国对美国的进口产品实施了近乎零的关税政策,所以美国开始将关注点转向汇率以及国防开支等其他领域的问题。
印度:谈判进入“加时赛”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消息,起初印度代表团打算在美国逗留两日。然而,截至目前,美印之间的谈判已经持续到了第六个日夜。
印度财政部长近期强调,农业及乳制品领域构成了印度在谈判中的关键底线。
路透社消息显示,特朗普于7月1日透露,美国与印度有望签署一项贸易协定。与此同时,财长贝森特亦强调,美印双方已“非常接近”于协议上达成共识。然而,另有一则消息透露,双方在汽车零部件、钢铁及农产品进口关税等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几个月来,美国白宫一直声称将达成多项协议
东盟:“混合”策略
新加坡《联合早报》先前报道,美国政府采取所谓的“对等关税”手段对东南亚各国进行严厉打击。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均表示愿意进行相应调整,力求与美国展开谈判和合作,旨在实现贸易互利,最终成功规避高额关税。
彭博社消息,6月底,越南总理范明政透露,他预判在谈判截止日期之前,双方有望签订协议。路透社进一步报道,印尼在6月30日对某些商品的进口许可条件进行了放宽,而泰国则提出了包括降低本国关税、增加对美国产品的采购以及提升投资规模在内的多项措施。
越通社报道,东盟正实施一种“混合”策略来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问题:一方面致力于维护区域内的团结一致,另一方面则赋予各成员国与美国展开双边协商的自主权,确保各国利益得到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