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这一新时代民主实践的关键阵地,正逐渐演变为激发民主政治要素资源、提高民主品质的核心工具。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数字智能技术,促进更广泛、更便捷的民主立法参与呢?
7月2日,以“数智助力民主立法,共建人民城市”为主题的活动在普陀区展开,“曹杨立法民意直通车”网络平台的工作推进会议在此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钢淼、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徐建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谈上伟以及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崔凯均莅临现场。会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军主持。
郑钢淼在发言中肯定了“曹杨立法民意直通车”这一网络平台在先行先试方面的积极尝试,同时,他与曹杨立法联系点就平台的运营状况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徐建刚对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五年来的建设成效表示认可。他强调,需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以提升公众对该平台的认知度;不断改进平台交互设计,优化用户体验,以便捷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同时,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以增强决策辅助能力,为推进科学民主立法提供坚实保障,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名品牌。
谈上伟在发言中强调,普陀区人大为提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质量和效率,特地推出了“曹杨立法民意直通车”这一网络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优化网络功能设计,增强线下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信息采集点的支撑能力,从而实现立法民意的持续、常态化收集。未来,区人大将不断深化“直通车”试点项目的推进,对平台功能进行精简与升级,重新构建线上线下的立法信息搜集流程,开拓普法宣传的新途径,对信息搜集网络进行优化与扩充,持续提升立法信息搜集的质量与效率。
华东师范大学特邀教授、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陆晓栋在评论中高度评价了“立法直通车”网络平台的探索价值与重要性,他强调需提升平台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搜集与发布效率,并建议优化线上线下协同机制,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任务执行体系,同时提升意见的收集与上报效率。
在会议中,曹杨新村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对“曹杨立法民意直通车”网络平台的试点运行情况进行了汇报,并通过短视频对平台的亮点功能进行了集中展示。与会者包括来自全国、市、区各级的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和市人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以及专家们,还有各街道的人大工作委员会成员和镇级人大负责人,以及部分立法信息采集点的代表。
当天推出的“曹杨立法民意直通车”网络平台,成功将前端的应用场景与后台的操控中心连接起来,实现了手机端的一键式操作、个性化的精准参与以及多样化的激励推广。此外,平台还整合了“我要约代表”小程序,扩大了代表与群众联系、了解民情、服务民生的网络途径,有力地提升了人大立法的参与度和监督效果,以及代表的履职效率,为这些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数字智能支持。
至今为止,网络平台成功举办了两个法规草案的征集活动以及“十五五”规划纲要的编制问卷调查,吸引了超过5000名用户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共收集到了539条立法建议,其中155条已上报至市人大,而在已审核完成的法规草案中,已有12条建议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