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芯片战方面几乎已用尽手段。此次传言要实施的是一项针对有“芯片之母”之称的EDA软件的禁令。因为没有EDA,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都无法进行。一周前,小米设计的3纳米SoC玄戒o1问世 。
但禁令依旧只是未经证实的传言,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几位知情人士的话说,美国商务部主管出口管制的工业和安全局以信函形式,要求楷登电子、新思科技和西门子EDA停止向中国提供技术 。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话称,上周五,多家EDA公司收到信函,信函表明,只有获得许可证,这些公司才能向中国客户服务。关于禁令,更多细节并不清楚。暂时无法知道,信函是发给个别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要遵守。同样暂不清楚,遭到禁止的到底涉及哪些芯片类型,或者哪些技术路线。两家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抱有怀疑态度,怀疑这是美国的筹码,是在美国对华暂缓对等关税的谈判期的筹码。目前,相关公司的中国业务仍在正常开展,各公司仍在等待更多确切信息。
不管怎样,这些都并非毫无根据。中国的 EDA 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并购进程,努力谋求平台化发展,致力于构建更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整个EDA行业的股价再次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美国的Cadence、Synopsys等EDA巨头股价下跌了约10%。中国的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这两家EDA企业分别获得了15%与20%的涨幅。市场进行了投票,认为更多的出口管制,从长期来看只会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这么管制下去……
事实上,当天,Synopsys发布完季报后,正筹备开电话会议。在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首次提问前,该公司CEO萨辛·加齐(Sassine Ghazi)提前打断提问,表明公司“未曾收到通知”,且“未收到信函”。随后,分析师们毫不犹豫地继续纠结这个问题,高管继续表明,到目前为止,“没有收到任何来自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东西”。
在整场财报电话会议里,与中国相关的禁令,源于中国市场收入的变动,占据了近乎一半多的时间。Synopsys的回应,大致能够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过去一年半里,中国市场的逆风,每个季度都在加强;
第二,逆风源于过往禁令影响的累积,以及中国宏观环境的变化;
第三,即便不存在新的禁令,在整个2025年度,来自中国的收入,预计会比2024年更低 ;
第四,对Ansys进行并购,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监管机构尚未批准,正在积极予以配合,力求在上半年完成交易。
在中国市场遭遇不利情况,并非只有Synopsys有此感受。大约一个月前,Cadence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是与2024年“持平”。这其实是对“下降”的一种委婉说法。原因是在整个2024财年,Cadence和Synopsys在中国区的收入都出现了下滑。
但同一时间,华大九天的营收去年获得了两位数百分比增长,概伦电子的营收去年也获得了两位数百分比增长。这表明,只要是技术上能够替代的环节,或者至少是商业上可行的替代环节,中国的芯片生态都在加快向国产替代转变。就在前两天,上海举办了研讨会,其主题是“AI-First国产EDA芯片设计协同”。
借用黄仁勋的话来讲,要是继续这样进行管制,那么中国的芯片与AI,在未来将会运行在中国的技术栈上面。他平常很少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开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发表评论,然而昨晚却对此大谈特谈,并且断言不应该把政策建立在中国无法制造AI芯片这样错误的假设之上。
最后一招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黄仁勋那样。美国政客与部分智库依旧在宣扬出口管制的有效性。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工智能仍在发展,主要原因是出口管制政策还不够严厉,不够迅速。并且,即便美国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然而像OpenAI等美国人工智能巨头却支持加强管控,它们在美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深受特朗普的看重。
美国已拿出的所有工具,几乎都失去作用了,AI芯片出口限制的高墙被多次扩大,设备出口限制的高墙也被多次扩大,那EDA为何不可以再次扩大呢?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美国前商务部官员的话称,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限制向中国出口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规定,就一直在被考虑,不过最终因太过激进,而被排除。这种规定几乎扼杀了其他设计厂商从中国市场赚钱的可能性,也扼杀了代工厂商从中国市场赚钱的可能性,还扼杀了封装厂商从中国市场赚钱的可能性,同时扼杀了设备厂商从中国市场赚钱的可能性,以及材料厂商从中国市场赚钱的可能性。
此前,美国动用 EDA 颇为谨慎。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2018 年有一次断供,2019 年也有一次断供,这两次断供都是针对个别公司,属于“实体清单”一揽子禁令中的组成部分。
2022年8月,禁令首次升级,此次升级全面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不过仍然通过设定技术门槛的方式,留下了较大的口子,其中主要管制的是用于开发环绕式栅极技术(GAAFET)的EDA工具,而这一工具是突破3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关键 。当时,美国的想法是,维持一定程度的差距,对中国正在全力攻克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用于22纳米到5纳米制程)不予干涉;其还有其他办法。去年底,BIS更新了针对特定技术领域的EDA工具禁令,主要针对光刻辅助等技术加以限制。
今年,中国在AI芯片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消费电子SoC领域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美国此前有更宽泛的芯片禁令(不包括针对具体实体清单公司),该禁令主要针对AI芯片,年初拜登政府在卸任前还把门槛具体划定在“最终封装包含有300亿个或更多的晶体管”的芯片上,然而,小米玄戒O1把国产SoC芯片一下子推进到3nm,这震撼到了不少人,它封装了190亿个晶体管。美国媒体持续进行渲染,称中国具备量产5nm AI芯片的能力,且HBM的进展比预期更快。对此,中国只专注于实干,而不做过多宣扬。
不过,如果真的对系统级芯片动手,这不仅意味着砸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饭碗,还意味着动了三星和台积电的利益。特朗普要准备好补偿它们的好处;或许,干脆拿起强硬手段逼着它们这么做。这也意味着彻底的脱钩,中国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完整的技术体系。
并购开始了
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技术栈并非易事,这需要相关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整个产业链也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中国的EDA产业早年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然而在1994年美国对中国解除EDA出口禁令后,中国本土企业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还丧失了迭代创新的市场。
EDA不是一款专门的软件,它是贯穿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各环节的辅助设计软件工具集合,它意味着生态系统,意味着需要规模优势,这是利润的保障,也是提供全设计流程的保障。
对于下游应用而言,把同一个产品不同环节不同步骤的辅助设计,交给同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样更便于供应链管理,还能够更连贯地验证与组合自己的技术,进而将其应用到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中 。
这就是为何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新思科技依旧对收购安世半导体满怀信心,它的未来发展需要拿下这场价值340亿美元的“世纪大并购”,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并购史,全球三大巨头都经历了数十起乃至上百起并购。
现在轮到中国的 EDA 企业采取这样的行动了 ,中国 EDA 企业依旧不具备规模优势的创新生态 ,其覆盖的技术模块不全 ,也不强 ,即便部分企业只研发单点工具 ,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今年 ,概伦电子总裁杨廉峰表示 ,在工具之外 ,还有许多方法学和流程有待补足 。
目前,国内有至少80多家未上市的EDA企业,这些企业客户分散,大部分企业收入刚过千万大关,人才被锁定在这些公司,导致人才无法从事需要更大规模投入才能推进的研发,从而陷入了重复研发“me too”工具的困境中 。
两年前,针对 EDA 首次禁令提出了四点建议,这些建议是在未尽研究的情况下提出的。其中一点建议是,中国本土 EDA 企业应与本土顶级代工企业紧密合作。另一点建议是,中国本土 EDA 企业应与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紧密合作。还有一点建议是,中国本土 EDA 企业要在实践中迭代创新。再有一点建议是,中国本土 EDA 企业要实现成熟制程向先进制程的跨越。另外,还有一点建议是,本土 EDA 企业不应拘泥于单独的模块工具。并且,本土 EDA 企业要谋求平台化。最后,本土 EDA 企业要构建完整的解决方案。
如今,不管 EDA 禁令是否升级,中国本土企业都在按照既定方向进行升级。近期,概伦电子作为 EDA 龙头企业之一,宣布会完全收购锐成芯微以及纳能微。未来,其业务将从 EDA 工具向 IP 开发拓展延伸。华大九天计划 100%控股芯和半导体,其覆盖的 EDA 工具范围涵盖了从芯片到系统集成。并且并购活动还会持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