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治潞安府城隍庙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此地古称上党。城隍,作为我国民族宗教文化中备受敬仰的神祇之一,通常由对地方民众有功的名臣英雄担任,代表着民间及道教信仰中守护城池的神灵。该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历经明弘治五年(1492年)和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次重修。城隍庙内的大殿与角殿始建于元代,而寝宫、戏楼、玄鉴楼等建筑则建于明代,廊庑与耳殿则是清代所建。该庙宇旨在供奉城隍神,城隍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城池守护神。城隍庙占地达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175.03平方米。这座城隍庙与众不同,它远离了上党古城,巍然矗立在山西的天紫岭之上,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天紫岭上昔时仅存一座破败的山神庙,当年王莽篡位,追捕刘秀至天紫岭,刘秀此时已是口渴舌干,无力再逃,眼见追兵即将到来,情急之下,他慌不择路地奔向山神庙。山神庙虽已破旧不堪,庙门却被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紧紧覆盖,刘秀在惊慌失措中冲了过去,将蜘蛛网戳出了一个大洞。他踏入庙宇,转身一瞥,发现蜘蛛网已被损毁长治县都城隍简介,不禁长叹一声:“若王莽贼至,见此蛛网已破,必以为我在庙中,我岂能幸免于难?”念及此,他“扑通”一声跪倒在神台前,虔诚祷告:“山神爷若能施展神力,修复蛛网,使我得以保全性命,待刘秀重返皇位,我必封你为天下都城隍。”话音刚落,他抬头望去,只见蜘蛛网已然修复,且门扉被遮得更严。不久之后,气势汹汹的王莽率领部众抵达,四处却未见刘秀的踪迹,于是他们打算进入庙中搜寻。他瞧见门上覆盖着蜘蛛网,并无任何翻动的痕迹,于是急忙转向其他地方继续追寻。后来,刘秀登基称帝,果然将此地封为“天下都城隍”,并重新修缮了庙宇,亲自题写了匾额。天紫岭也因此更名为“城隍岭”。正因这一原因,长治的这座城隍庙才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获得了“天下都城隍”的美誉。
这座城隍庙雄伟壮观,面向南方,坐落于山巅之上,气势磅礴,雄居在上党南界的天紫岭之巅,俯视着周围的一切。天下都城隍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由108级砂石台阶从山脚通往庙前,台阶陡峭。从山门开始,依次有戏楼、献亭、正殿等建筑,它们都坐落在三层平台之上。山门与戏楼融为一体,戏楼面向后,厢房则相对而立。献亭的宽度为三间,顶部采用卷棚式设计,正殿的宽度同样为三间,进深达到六椽长治县都城隍简介,梁柱之间巧妙地雕刻着形态逼真的花鸟虫鱼、英勇的武将骑士以及丰富多彩的戏剧人物故事。
天紫岭雄踞于上党南界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上,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处极佳的观景之地。从高处俯瞰,全景尽收眼底。加之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我们得以沐浴在最为灿烂的阳光下。在这慵懒的阳光下,我们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沉醉于城隍岭上温暖的阳光之中,并用镜头记录下这山西的暖阳美景。
天下都城隍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保存状况良好,历经各朝各代多次修缮,至今主建筑群仍保持着最初的布局。该城隍庙分为上下两院,上院设有主殿灵霄宝殿、配殿、献殿以及东西厢房。下院则拥有戏楼,两旁分别是化妆楼和看楼。整个建筑群采用琉璃瓦覆盖屋顶,梁柱雕刻精美,色彩斑斓,既精致又雄伟,显得险峻而壮观。庙宇内的建筑风格汇聚了历代传承的风韵,雕刻艺术风格多样,山水、花草、昆虫、鱼类、鸟类和兽类等形象,形态各异,生动逼真。那108级台阶,听起来似乎轻易可攀,然而实际上攀登起来却让人气喘吁吁。然而,当我们耗费了如此多的精力攀爬上去后,便会看到“天下都城隍”这四个大字。踏入院内,从山门开始,戏楼、献亭、正殿等建筑依次坐落在第三层平台之上。山门与戏楼相融合,戏楼位置颠倒,厢房相对而立。献亭的宽度为三间,采用卷棚式屋顶,正殿的宽度同样为三间,进深达到六椽,梁柱之间巧妙地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勇猛的武将骑士以及戏剧中的角色。在现今的庙宇中,虽然部分建筑已得到修复,但这座正殿却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
长治之天下都城隍,历史悠久,建筑独特;长治风光无限,文化积淀深厚。若至长治,不妨一游天下都城隍,目睹其壮丽风貌,感受其两千载的文化韵味。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长治这片土地的民众,使得百姓生活安宁而美好,这正是天下都城隍这座建筑所期望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