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的孟姜塬村便步入了鲜桃的盛产时期。枝头上挂满了白中透红的鲜桃,四周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甜香。
孟姜塬村的党委书记王晓梦满脸骄傲地介绍:“这里的桃子果实硕大,色泽鲜艳,一口咬下,甜蜜的汁液便顺着嘴角流淌。一盒装九个桃子,售价120元,却依然供不应求。往年的销量更是高达十万余盒。”
孟姜塬村近年来以党建为核心,大力发展鲜桃产业,这一产业因其甜美而备受青睐。该村拥有4600亩桃园,年产鲜桃量高达5600吨,年产值更是达到了650万元。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村集体成立了桃产业协会,并实施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策略。
孟姜塬村四季瓜果飘香,夏日蜜桃成熟,秋季苹果挂满枝头,冬日柿子红艳,还有草莓和番茄的点缀,这些甜蜜的产业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繁荣昌盛。
孟姜塬村作为陕西在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以促进乡村振兴、引领山区乡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典型代表。该村强化了组织领导,巩固了战斗堡垒,汇聚了各方资源,培育了富民产业,并创新了乡村治理方式——在这片三秦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活力涌动,充满生机。
组织有力 发展给力
踏入咸阳市礼泉县昭陵镇的肖东村,一片连绵的设施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果蔬的芳香。村民赵慰备正忙碌地采摘着西红柿。
去年,他刚刚将四座面积大约为一亩的小棚改成了一个大棚,占地六亩,这样一来,管理起来更加便捷,而且收益也有所增加,年终的收入达到了十二三万元。今年,他的信心更加坚定,准备全力以赴,大显身手。
肖东村位于礼泉县北部的干旱地带。在此之前,该村并未形成强有力的主导产业,集体经济收入极为有限,具备一定能力的村民纷纷选择外出寻求工作机会。
刘晓军,这位村党支部书记,立下壮志,要为家乡的容貌带来革新。他携手支部的领导成员,多次展开深入的讨论,细致分析,反复研判,最终明确了将打造成为大西安都市圈“菜篮子”的发展战略目标。
项目一旦落地实施,村民们却开始犹豫不决。尽管政策、银行以及村党支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建造一座大棚仍需投入三至五万元。村民们不禁质疑:“投入如此巨资,土地一年又能赚回多少?”他们担心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最终化为乌有。
面对困境,党员们率先垂范。在肖东村一期,共建设了18座温室大棚,其中党员干部负责运营的有12座。成效显著,第一年,种植户们平均每人赚得超过10万元,不仅成功偿还了贷款,还额外积累了可观的收入。村民目睹了这一变化,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纷纷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参与大棚的经营。
趁着热度,肖东村迅速推进二期工程,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温室在村中迅速崛起。村中设立了专业合作社,并采纳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服务、分户管理”的运作方式。村里特意组织村民前往山东寿光深造种植技艺,并且定期有专家亲临温室进行现场指导教学。
肖东村目前拥有大棚156座,上年度通过销售实现了超过900万元的收入,村民的平均年收入接近三万元。
陕西省内,众多如肖东村这样的乡村组织得力,发展势头强劲。近些年,这些乡村纷纷确立核心力量、强化领导地位、走上振兴之路,使得村民们亲眼见证了变革、切实享受到了好处。
人才下乡 资源汇聚
在本年度的春节假期期间,西安市高陵区张卜街道的东关村,其盛产的蝴蝶兰吸引了众多市民,成为了他们争相购买的新年佳品。
今年,我们精心挑选了二十余种蝴蝶兰,数量达到八万株以上。其中,藏宝图、俏皮、大辣椒、牛魔王、光芒四射等系列尤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每天的销售量稳定在数百盆左右。陕西卉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韩军锋这样介绍道。
2023年,西安市开展了“万千行动”,陕西卉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在东关村设立基地。同年,该公司便向东关村集体经济贡献了约20万元的分红,仅仅两年,它为周边村民创造了约300个就业机会。
“万千行动”指的是“万名干部人才深入乡村”以及“千家企业携手千个村庄”的活动。得益于西安市委组织部的积极推动,五千多名干部人才得以在乡村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六百多家企业与村庄展开了合作与共建。
推动乡村振兴需汇聚全社会之力,广泛参与并投入资源。近期,在党的领导下,众多干部和人才投身乡村的辽阔领域,发挥自身才能;同时,更多资源与要素流向并服务于乡村。
留坝县在汉中市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五个一”工程,全县范围内共选拔出超过100名的非遗传承人代表,对1000名具备高素质的农民进行培训,精心培育了100名乡村运营专业人才,吸引了100名新村民加入,并致力于培养1000名新媒体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