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姚媛媛
仅用一周,便可体验四年的大学生活。近期,一则关于“模拟上大学”的户外培训广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评论区,众网友意见分歧,一部分人觉得这能缩小信息差距,看似颇为实用;然而,另一部分人则质疑其不过是敛财手段,缺乏真正的价值。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这则广告背后是一家生涯咨询服务机构。该机构声称其人员能够全面复制大学四年的生活场景,通过沉浸式体验方式帮助学生们提前做好大学规划,然而这一做法却遭到了网民的戏谑,认为它与“幼升小”、“小升初”的选拔过程并无二致。
网友发布的“模拟上大学”的帖子
8天模拟真实大学环境
双导师制 吃住某211高校
网友分享的图片揭示,此为针对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的暑期生涯规划夏令营的招募信息,其宣传口号为“高三学子终身受益的成年礼”以及“专为高三毕业生打造的(大学指引)”,颇具吸引力。据悉,该培训活动将持续8日,举办地位于北京的某所211大学,然而并未透露具体机构名称。
记者通过网络检索,成功找到了一家设在北京的就业创业辅导中心。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明确指出,这则户外广告可能是某个地区的代理。她向记者透露,该生涯规划能力提升夏令营主要面向即将步入大学和正在就读的大学生,分为7月25日和8月3日两个时段,举办时间正巧在高考录取结果揭晓的前后,费用大约为一万多元。
该机构相关人员透露,本次夏令营活动将持续8日,预计招募约2000名学员,并将邀请国内多所著名高等学府的教授进行教学。在此期间,学员们将入住位于北京的某所211工程高校,亲身体验连续8天7晚的大学生活。据她介绍,机构将为学员们提供该校的饭卡,以便他们能够品尝大学食堂的餐饮,同时还将为他们安排四人一间的学生宿舍。自踏上那辆大巴车的那一刻起,便仿佛置身于即将踏入校园的情景,一切均以实战的方式进行,诸如入学登记、宿舍选择、与室友的相识过程……此外,我们还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陪伴,整个环境完全模拟了真实的大学氛围。
某机构发布的“用一周时间模拟大学四年”的宣传广告
记者观察到,在这为期8天的生涯发展课程中,课程内容相当充实,涵盖了入学流程、优秀评选、学业规划以及职业抉择等多个方面的指导信息。课程表中明确指出,在接下来的六天时间里,学员们将投身于自我提升、高情商社交等个人成长课程,同时参与创新创业模拟、个人面试及无领导小组竞聘等实践性实训课程,还有旨在消除信息不对称、规划大学学业等个人发展课程。在这些课程中,白天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夜晚则分组进行以30人为一组的实操训练。
入营初期,前两日夜晚或许便要开始实际操作竞选班干部,而到了第三日,则将参与校级学生会干部的竞选,旨在传授如何抢占先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据机构人员介绍,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明确何时该做什么。
宣称大学生涯的“关键过渡”
实则宣传“陪跑服务”?
实际上,这样的针对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夏令营并非少数。经过记者的调查,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类似的生涯规划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至正式开学前进行,主要聚焦于“高中生向大学生过渡的关键阶段”。课程内容广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个人管理技能提升、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以及面试技巧等,收费区间也相当宽泛,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记者成功联络上了网友小鱼。在去年的8月初,小鱼参与了一场类似的生涯规划培训。她认为,课程中涉及到的学生会社团竞选的利弊分析、考研保研以及考公务员等方面的内容确实颇有益处,然而,对于正在享受暑假的高考生而言,考研保研等话题似乎来得过早,“我认为,除了他们提供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和明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蔡蔡对此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课程中所称的杰出人士传授的经验,实则是在灌输一个观点——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投入大量精力来推广他们后续提供的大学四年辅导服务。他个人觉得,不如自己独立进行规划。
有网友对这样的“模拟大学”发表看法
记者调查了解到,所谓的“陪跑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声称能够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业、实习以及日常生活,并给予心理慰藉和职业规划的伴随式辅导,其费用昂贵,通常在4至5万元之间,有时甚至更高。在记者以家长身份进行咨询时,某些机构宣称,只需投入数万元,便能使孩子在校成绩名列前茅、轻松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当选班级干部,并且能够提前确保保研的资格。该机构人员直言:“等于给孩子找了一个学业上的超级保姆。”
此类“陪跑服务”同样属于该机构的核心业务范畴,他们往往利用暑期青少年生涯发展夏令营的机会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成员成为陪跑项目的客户。在陪跑项目中,我们确保为参与者提供与专业相匹配的实习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来自中央国有企业,这一点我们有信心保障。
专家解读:
看上去更接近于大学游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院长熊丙奇向记者透露,在他看来,“模拟大学”与游学活动并无太大区别。实际上,人们无法真正进入“模拟大学”,但相较于那种走马观花的游学方式,这种活动或许能提供更多体验。它可能包括一到两天的大学课程体验,一到两天的大学实验,以及与大学生们的交流等。这些活动与游学的本质相近,并不能称之为模拟大学生活。简而言之,这就像是针对一两周时间的匆匆游历,它所谓的“模拟大学”理念,实则不过是一场大学游历活动。
它们虽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念,但归根结底,这不过是大学游学,亦即我们所提及的踏入大学校园的经历。然而,若称之为游学,那仅仅是去某个学校体验大学生活,并不等同于“模拟大学”。熊丙奇指出,家长和学生对此类培训和夏令营应持理性态度,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