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里,“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亦同样适用。一旦某种技术或配置不再仅限于某一特定车型,而是被多款车型所共享,并且这些车型的价格相差无几,那么市场往往会呈现出这样的状况:每款车型的销量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在面对众多相似的选择时,往往会陷入犹豫,从而导致市场份额的分散。
智界,作为我国汽车行业华系品牌的佼佼者,似乎正遭遇着某种困境。其旗下的智界R7与智界S7两款车型,目前正遭遇着销量不振的严重问题。
智界作为鸿蒙智行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市场上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其首款车型智界S7于2024年正式投放市场,但自上市之初,其销量便未能达到既定目标,始终处于低迷不振的态势。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的形势,智界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对智界S7进行了三次的升级和重新投放市场。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这些举措并未带来明显的销售增长,销量状况依旧没有显著改善。
正因为这样,智界S7被网民戏谑地称作“三磨一剑”,这种称呼背后所体现的,是消费者对于产品频繁更新换代却未能增强其竞争力的无奈与讽刺。
智界S7虽败犹荣,智界并未因此气馁,反而迅速推出了后续车型——智界R7。在研发智界R7的过程中,智界团队深刻总结了智界S7的失败经验,并在多个维度上进行了精心优化与改良,从而使智界R7在当时市场上展现出较高的性价比。
该努力在市场销售领域收获了正面反响,2024年11月,智界R7的销售额顺利跨越了一万辆的门槛;紧接着12月,销量持续攀升,成功越过了1.5万辆的界限;迈入2025年1月,销量依旧维持在万辆之上。
那时,市场似乎捕捉到了智界崛起的曙光,普遍看法是智界R7有望成为智界品牌实现逆袭的力作。
然而,这样的繁荣并未持续太久。自2025年的前六个月起,智界R7的销量便如同从高处跌落,迅速呈现出下降趋势。
进入五月,销售量锐减至5124台,与先前的高峰期相较,差距极大。智界R7销量的突降,亦对智界品牌整体的销量表现产生了直接的不利影响。
5月至6月期间,智界汽车的销量尚能勉强保持在5000辆以上,然而进入6月,情况急剧恶化,整体销量竟锐减至一半,让人深感意外。
7月1日,奇瑞集团发布了销售简报。从该简报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奇瑞集团旗下的其他子品牌均展现出强劲的销售势头,然而,智界的销售业绩却令人堪忧。
智界的销量一落千丈,降至三千辆以下,具体为2459辆,与五月份的数据相较,呈现出惊人的环比跌幅,几乎减半的趋势显而易见。这一数据的公布无疑加剧了智界品牌的困境,同时也引起了业内外人士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忧虑。
华为旗下的智界与问界品牌虽然同根同源,但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却有着天壤之别。问界借助华为技术的强大支持,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销量节节攀升,收益颇丰。然而,同样受益于华为技术支持的智界,为何在市场上却屡遭挫折,表现不尽如人意呢?
可能存在多种原因,然而,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可能就是华为系基因在众多车型中过于频繁的重复应用。
在鸿蒙智行的架构之下,各车型间展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彼此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种内部的竞争态势,导致原本具有优势的华系基因的光环逐渐减弱,使得各车型的独特优势不再鲜明。
当消费者面临众多外形相近的车型时,他们常常会遇到难以抉择的困境,这进而使得每一款车型的市场份额都遭受了损害,其销量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增长。
以智界R7与问界M7为例,这两款车型在定价上有着显著的交集。智界R7作为新近推出的产品,在市场推广的初期阶段,确实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然而,市场的发展使得消费者逐渐意识到,智界R7与问界M7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他们在购车决策上陷入了两难。正是这种犹豫不决,直接引发了智界R7销量的持续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智界R7的问世不仅对其自身销量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问界M7的销量构成了冲击。问界M7曾是问界品牌销量的重要支柱,在销售高峰期,其月销量几乎触及三万辆,即便在常规销售状况下,月销量也能保持在万辆以上。
自智界R7投放市场以来,问界M7的销售额便遭遇冲击,迈入2025年,问界M7的月销售额已跌至万辆以下,至5月份,其销量更是锐减至4139辆,甚至不及智界R7同月的销售额。
这一情况明显揭示了鸿蒙智行在拓展多个品牌时显现出的不足。随着产品特性逐渐趋于一致,消费者在挑选时,愈发倾向于关注汽车制造商的整体造车实力。
在此领域,鸿蒙智行旗下各品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鸿蒙智行推出的“界”系列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泛滥之态,产品间高度相似,未能有效整合品牌力量,反而导致内部相互牵制,难以协同发展。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部分网友提出建议,鉴于智界、享界、问界这三个品牌在市场定位上存在部分重叠,为了更高效地配置资源,增强品牌间的竞争力,可以考虑淘汰其中两个品牌,仅保留一个,并对该品牌的车型进行全方位规划。此举或许有助于减少品牌内部的激烈竞争,集中力量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车型。
华系车型曾备受期待,但目前在智界品牌的发展上似乎遭遇了瓶颈。面对这一局面,智界品牌接下来该如何突破,摆脱目前的困境呢?
这不仅是智界品牌自身必须深思的议题,同时也是整个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所在。毕竟,在日趋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被淘汰,智界若不能迅速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极有可能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