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俩男娃,一个小学,一个还没上幼儿园。
朋友听说老二也是个男孩,不禁感慨,“将来你得应付两个儿媳妇呢。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打车时司机都会惊讶地说,俩男孩啊,你得努力攒钱啊。去超市结账,收银员也会惊讶地感叹,俩男孩啊,买房得花多少钱呢。”
总体而言,我深切体会到了处于二胎社会地位最底层所遭受的普遍叹息。
十年前在怀上老大之际,我曾向友人吐露心声,若是生个女儿,我便会坚决只育一个;若是儿子,我或许还会考虑再次生育,因为我认为社会环境使得独生女享有多年独宠,若再迎来一个弟弟或妹妹,心理上的落差可能会比较大。
那时对于孩子的性别期望,我内心是均衡的,周围的朋友们根据我的体型特征,猜测可能是女儿,我认同他们的看法,于是提前想好了女儿的名字,然而,在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努力后,当我听到医生宣布是儿子时,我竟然有些愣住了……
六年后,当我怀上第二个孩子时,周围的人纷纷预言是个男孩,我心中暗自窃喜,因为上回他们的预测都错了,这次我也期待着再次出现偏差。在这个阶段,我对孩子的性别期望是女孩,毕竟,儿女双全,拥有一个贴心的小棉袄,这是每位母亲内心深处的愿望。我渴望拥有一个像《龙猫》中的小梅那样的女儿。
医生宣布是个男孩时,我愣住了,仿佛回到了生大儿子时的情景,可这一切发生得极快,不超过五秒钟,因为第一眼瞧见那个圆润可爱的小家伙,我便深知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他。
一般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我确实是这么做的。
身为职场母亲,孩子幼时我常需频繁出差,负责送他及长辈返回故乡,然而随着他渐渐长大,我努力减少长时间的出差,下班后大部分时光都留给了陪伴孩子。
由于我小时候智力发育较晚,享受了一段纯真的童年时光,因此在成为大班学生之前,我并未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班,周末时光大多在图书馆、公园和博物馆度过。
弟弟刚满几个月,哥哥便踏入了小学生的行列。尽管我在他入学前浏览了众多论坛,搜集了关于小学后需要关注的作业等种种信息,然而,经过几年的佛系生活,我已习惯如此。加之哥哥性格听话,起初那段时间,每晚他都是自己玩耍,而我则负责哺乳和哄弟弟入睡。
然而,学期末临近时,问题逐渐显现,晚间作业增多,英语学习还需额外投入课外时间,佛系妈妈瞬间转变为焦虑妈妈,急忙带着孩子去试听课外英语课程,晚上则忙着监督作业,除了哺乳时间,弟弟大部分时间都和老人一起玩耍。
弟弟流鼻涕了,我说多喝点水吧。
弟弟发烧了,我说可能是幼儿急疹,等等看。
朋友询问我关于早教班的事情,我回答道无需,建议在小区里进行挖土活动。朋友接着打趣道,你家弟弟简直就是自由放养啊。
或许是大哥的禀性所致,亦或是母亲的悉心教养,哥哥显得格外老实,他不敢冒险尝试,总体来说,他是个十分听话的孩子。
弟弟逐渐成长,我察觉到他的个性与哥哥截然不同,以往在哥哥身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处却不再适用。
渐渐地,我领悟到,或者说相较于只有一个孩子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在我生下弟弟之前,那些已有女儿的朋友们曾向我传授经验,她们说女儿们非常贴心,她们回家后总是主动为家人拿拖鞋。
我认为,这孩子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皮夹克”,在寒冷的天气里无法抵御严寒,而在温暖的气候中穿上又会觉得过热。
然而,在我弟弟一岁半的那年,当我抵达家中,他立刻疾步走来,紧紧地拥抱着我,口中呢喃道:“妈妈,我好想你啊。”
拖鞋拿来,鞋子帮我放在鞋架上。
我认为,“皮夹克”有时也颇具温馨之感,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幼便需直面竞争者的人来说。
弟弟在言语和行动方面都较哥哥提前,特别是在语言能力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进步,这与他有一个哥哥的存在密切相关。
有时候争抢东西,弟弟一连串的话弄得哥哥哭笑不得。
哥哥性格较为沉稳,弟弟却显得颇为霸道,在我们家中,哥哥很少对弟弟动手,通常是弟弟在欺负哥哥,而每当弟弟再次对哥哥出手,我便会让他罚站。
尽管明知道不可以动手打哥哥,可我仍旧时不时地挠他的手,抓他的腿,如此一来,在多数情况下,我打算对弟弟进行惩罚,而哥哥却总是跑来为我求情。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我是真的要好好疼哥哥啊,太老实了。
弟弟尽管在家里常对哥哥施以欺凌,却对哥哥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记得有一次哥哥参加了比赛,弟弟被问及谁会获胜时,他语气坚定地回答,当然是我哥!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妈妈因为哥哥的学习问题而感到极度疲惫,时而大声吼叫,时而怒火中烧。经过两年的摸索和细致观察哥哥的学习状态,她最终选择适度地放手。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需要依靠他自身的内在动力。
弟弟已经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于是妈妈决定再次启用复读机功能,开始给弟弟讲述故事。在给弟弟读书的当下,(所读的都是哥哥用过的书籍,新书未曾购置)哥哥便会靠近聆听。而每当弟弟在玩耍磁力片时,哥哥也会跟着过来一同参与。
有时候会说,哥哥,你这么大了,还玩这么低幼的呢?
哥哥说,我喜欢跟弟弟一起玩啊。
携同二人踏上旅途,实属劳神,于是我与哥哥商议,不如我们前往长隆,这次就别带弟弟一同去了。
哥哥说,那不行,咱们换个近点的地方,带弟弟去吧。
哥哥虽然并未因成为兄长而更显成熟,仍旧保持着那份童真,但他确实流露出了对弟弟的喜爱。尽管弟弟偶尔会触碰他的物品,让他忍不住抱怨:“为何偏偏要有个弟弟?”我则会耐心解释:“从你三岁起,你就渴望有个弟弟或妹妹……”或许,这让我有种自食其果的感觉。
周末带弟弟去游乐场,弟弟看到蹦床很好奇,我问你去玩吗?
弟弟观察了一下别人怎么玩,坚决拒绝,我不玩,咱们走!
我就想,真是亲哥俩啊,因为哥哥也没怎么玩过蹦床。
哥哥午饭吃的多,我感叹,妈妈主要的事业是养猪吗?
哥哥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见过我们这么聪明的猪吗?
弟弟问世后,家中遭遇了诸多忧虑与曲折,例如哥哥突发急性肠胃炎,而弟弟却执意靠近。
比如哥哥作业需要辅导,弟弟非要抱抱。
哥哥在童年时期,尚有闲暇时光,偶尔会去逛街挑选衣物,或是打理一下自己的发型,然而自从弟弟降临,他的生活便被运动鞋和裤装占据,常常因睡眠不足而带着黑眼圈,脸色也显得晦暗。
每当身边有同事或朋友首次生育的是男孩,他们来向我咨询关于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想法时。
我说,除非你极其富有,能够雇佣保姆,又或者你家中的长辈十分能干,否则的话,还是算了吧……
当然除了累,也有收获,有时也很温馨……
如果要生,还是早点生吧……
两套房产实在难以负担,只能依靠自己努力;至于那两位儿媳,还是先把自家的儿子培养成才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