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竟分3段?黄帝内经里的秘诀你知道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夏日,人体阳气旺盛,气血运行无阻,利用炎热的气候条件调养身体,往往能事半功倍,实现温养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从而提升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在此期间,预防和调养疾病,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夏季养生分3段

《黄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了“夏三月”的养生之道,所谓的“夏三月”实际上是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份,它们还分别被称作孟夏、仲夏以及季夏。尽管这三个月份均属于夏季,但在养生方面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孟夏:天气变化大,要保暖

农历四月标志着夏天的到来,对应公历的五月,这个时期被称为孟夏。它涵盖了立夏和小满这两个重要节气。随着气温的升高,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同时,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变化。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有时是6日或7日,是春末夏初的分界点。春光已逝,世间万物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长态势。尽管气温日渐攀升,但北方的气候依然多变,时而晴朗,时而阴沉,温度也时有波动,因此,我们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攀升,人体出汗增多,因此务必避免出汗过多。运动结束后,应适量饮用温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小满”节气,定在每年的5月20日,有时也可能是21日或22日。此时,麦穗变得丰盈饱满,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拉开序幕。小满过后,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也有所增加。然而,早晚气温依然较为凉爽,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降雨之后,气温下降尤为明显,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尤其是在夜间就寝之际,务必注重保暖措施,以防受凉感冒。此外,还需遵循夏季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早起晨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不超过晚上11点入睡,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长,从而维持充沛的精力。

仲夏:高温来临,忌凉

仲夏时节,阳气旺盛,不宜进行冷水沐浴。这个月份在农历中被称为仲夏,对应的是五月,公历的六月,期间涵盖了芒种和夏至这两个重要的节气。

芒种这一节气,每年固定在6月5日,有时是6日或7日,它预示着炎炎夏日的高温与酷热即将接踵而至。

夏至,即每年的6月20日,有时也可能是21日或22日,标志着盛夏的来临,阳气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在这个时节,养生保健应遵循夏季阳气外盛的规律,应避免用冷水冲洗头部或淋浴,饮食上应选择清淡的食物,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和甜腻的食物,同时精神状态也需要保持放松。此外,还应注重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杂粮,对于冷食和瓜果的摄入也应适度。

季夏:进入伏天,注意避暑

这个时期是夏季的收尾阶段,具体对应农历的六月,也就是公历的七月,期间涵盖了小暑和大暑这两个重要节气。这个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月份,所以人们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月6日,有时是7日或8日,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在这个时期,人体的阳气达到一年中的顶峰,也是我们进入“伏天”阶段的起始。所谓“伏”,意味着隐藏和潜伏,因此,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暑热侵袭,预防中暑。而民间传统的应对伏天的方法,便是食用各种清凉解暑的食品。

在这个季节,饮食方面务必注重卫生,同时也要有所节制,避免过量进食;此外,应避免过多食用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大暑,这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2日,有时也会落在23日或24日,天气极其炎热。此时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时期,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间,气温攀至顶峰,人体出汗量增多,很多人都会出现“无病三分虚”的虚弱状态。

因此,除了确保水分补充到位,还应当经常食用一些具有补气养阴功效的清淡汤品,比如选用沙参、西洋参、玉竹、淮山等食材来炖制汤水,以此来增强身体素质。

夏天调理痼疾小妙招

关节疼:泡脚

夏季阳气旺盛,正是调理痼疾的好时候_夏季阳气旺盛,正是调理痼疾的好时候_

泡脚这一习惯,在春夏秋冬皆可进行,然而在炎炎夏日泡脚,更能有效疏通肌肤纹理、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气凝结,对减轻关节疼痛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生姜一百克,艾叶二十克,将它们清洗干净;接着,将洗净的药材放入冷水中浸泡大约三十分钟;然后,将浸泡好的药材进行煎煮,时间控制在二十到三十分钟之间;待煎煮完成后,待其冷却至适宜温度;最后,将其用作泡脚,浸泡时间为二十分钟,尤其建议在睡前进行泡脚,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咳喘症:刮痧

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刮痧,能够激发体内的阳气,同时驱散体内的寒气,对于减轻哮喘以及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刮痧操作应从背部着手,将肺俞穴及其周边区域作为核心刮拭部位。接着,转向胸部,集中刮拭膻中穴和中府穴周边。最终,对手臂部位进行刮痧,重点关注肺经上的尺泽、孔最、列缺、太渊等穴位。刮痧时力度不宜过重,只需使皮肤呈现轻微的红色即可。

胃肠病:脐疗

脐疗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肚脐处的治疗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经络活力、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肚脐被称为神阙穴,特别适合那些脾胃功能较弱、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等慢性胃肠疾病症状的患者进行日常调养。

对于受寒引起的腹泻患者,应取吴茱萸三克、白胡椒八粒,研磨成粉末,再用醋将其调制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于肚脐周围。而针对湿热引起的腹泻,则可以使用车前子和六一散(包含滑石和甘草)敷于肚脐处。

脾胃病:醒睥

常言道,夏日里人体易感虚弱,约莫三分。在炎炎夏日,人体的消耗尤为显著,因此必须强化脾胃功能,以便持续从饮食中摄取养分,保持身体健康。此时,可以尝试运用醒脾之法来养护脾胃。

取10克生蒜泥,加入适量的糖与醋,饭前食用,不仅能提神醒胃,还能有效预防肠道问题;同时,将15克山楂条与5克生姜丝混合食用,有助于消化和增进食欲;另外,用100克香菜和50克海蜇丝,再加上少许的食盐、糖和醋拌食,不仅能带来清新的香气,还能促进食欲和改善脾胃功能。

伤津气:生脉饮

夏日炎炎,热邪常侵扰人心,加之汗液乃心之精华,若汗液流失过多,则会导致津液枯竭、元气大伤,从而引发心烦意乱、虚热等症状。在此情况下,生脉饮堪称养心之佳品。

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者配制而成。这三味药材相互配合,功效显著,共同起到清热解暑、补气养心的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中成药,生脉饮的服用只需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进行即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