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半程,截至目前,在上海今年新推出的住宅用地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地块进入了热烈的施工阶段。
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传来消息,今年上半年,上海共公开出让了19块商品住宅用地,其中15块实现了溢价成交。在这15块溢价成交的地块中,有7块的溢价率超过了30%,甚至有地块溢价率超过了40%。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楼面地价不断攀升,区域地王现象屡见不鲜。溢价圈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已经延伸至远郊地区,包括金山、奉贤、松江、青浦、嘉定等新城。审视市场走势,上海的土地交易市场热度维持了一整年半之久,且在全国范围内展现出独特的走势。
有观点指出,上海今年堪称“地王年”,市场的火爆主要源于核心区域稀缺资源的不断释放。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在半年内公开出让的土地成交额高达数百亿元,单宗土地竞价轮次多达百轮,给人们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同时,上海正致力于探索一条超大城市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一以贯之地执行统一规划,集中力量追求美好生活与高质量发展,力求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规划赋能催生内生动力
有人认为,上海在稳定全国房地产市场方面堪称“佼佼者”。为此,两组今年上半年的具体数据提供了有力证据——
从楼面地价的角度观察,该区域地王频现,影响范围从市中心延伸至郊区。虹口瑞虹新城周边地块的楼面地价高达11.75万元每平方米,创下全国成交楼面地价历史第三高位;杨浦滨江地块的楼面地价达到9.55万元每平方米,刷新了该区域的最高纪录;金山新城汇龙湖地块的楼面地价更是以9.78%的溢价率,创下了金山近年来土地拍卖的新高。
观察竞价态势,浦东曹路、浦东北蔡以及嘉定新城这三块非市中心区域的地块,其竞争激烈程度在19块地块中名列前茅,位列前三。
自2024年中期起,上海在出让住宅用地时实施了“双高双竞”的新规,这包括两轮价格竞标和两轮建设品质的竞争。换言之,竞拍越加激烈,就越有可能进入第二轮关于建设品质的竞争阶段,这也意味着开发商为了获得土地,愿意承担更高的成本以提升产品的建设质量。
这套规范遵循“高价者得”的市场趋势,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它依旧显得较为苛刻,并未因追求更高的溢价而放任价格无节制地上涨。那么,在如此严格的规则之下,为何上海的土地拍卖市场依然如此火爆?
规划在赋予发展动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土地拍卖的成效实际上揭示了市场的未来展望以及企业的投资方针。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资源利用处的负责人指出,今年在土地供应方面的策略依然紧密围绕城市的发展大计,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领导地位,促使新兴的发展区域,诸如一江一河沿岸、中城地区以及五个新城,与传统的内环内优质地段协同推进。
杨浦区的两宗地块拍卖活动,成为了今年上半年的重要焦点之一,吸引了众多实力企业的激烈争夺,并双双创下了该区域楼面价的新高。如此热闹的场面,实属罕见,但在杨浦地区却愈发常见。早先,杨浦滨江区域被称为“工业锈带”,其空间品质和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自2017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实现连通后,该区域的规划如点石成金般神奇,各类要素与资源得以逐一落实,进而催生了数字新经济、都市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将这一地带转变为了备受瞩目的“明日之星”。
规划不仅能够激发地块自身的发展活力,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非中心城区地带。曹路地区毗邻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中城地带重点推进发展的“金海湾”现代城镇之一,近年来,随着多项规划的陆续实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气日益旺盛。周边地区新房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市场承接能力良好,优质住宅的销售速度也明显加快。此类极具性价比的“潜力股”区域往往能吸引市场的热烈关注,曹路地块在第五批次出让中便以溢价41.68%的价格成交,这一成交价使得该地块成为上海近五年来溢价率最高的地块。
宅地出让并非仅仅是追求数字增长的游戏,它应当在需要时扮演起指挥棒的角色,集中精力实现“五个中心”的建设目标,增强规划的指导作用、空间的支撑功能和资源的保障力度,同时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实现职住平衡。
记者获悉,上海在年内已提供各类国有建设用地共计1265公顷,其中住房用地达到169公顷,产业用地为238公顷。这一数据表明,上海不仅满足了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而且持续增加了高品质住宅用地的供应。土地资源的供给与开发已深刻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布局之中。
科学调度土地供应配置
土地供应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职责——即进行预期调控。在楼市的情绪链条中,土地市场的信心恢复扮演着核心角色。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升”。上海正致力于通过提升土地市场的热度,向楼市传递更加积极的信号。
今年,上海的土地供应频繁,每月都会举行一次拍卖,平均每次推出4到5块地块。这种方式如同小步快跑,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竞争,还持续保持了市场的热度。上海中原地产的分析师卢文曦这样评价道。
有序的供应节奏,有力地稳固了市场预期。在土地拍卖热度的影响下,郊区市场的回暖趋势愈发显著。上半年,奉贤、松江、嘉定新城的地块溢价率普遍超过了10%。最新一轮的土地拍卖,将上海的住宅用地“溢价圈”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数十公里。金山今年首次推出的汇龙湖地块,以近乎10%的溢价率成交,正在重新塑造上海远郊的人居价值。
今年五月一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住宅项目规范》这一国家标准,该规范在居住环境、建筑空间以及室内环境等多个层面提出了新的规定。因此,这一标准在市场上被誉为“好房子”的标准。在上海的土地拍卖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和地块的区位特性,持续融入了“好房子”的理念。
从市规划资源局的消息来源得知,上海在调控土地供应节奏的同时,还采取了差异化供地和空间布局相结合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致力于建设高品质的社区和住宅。例如,闵行区的零号湾商住混合地块,凭借兰香湖的生态环境优势,致力于开发低密度且具有特色的住宅产品。
上海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稳健向好的态势,这一局面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广大市民注入了新的信心。具体数据表明,在2023年上半年,上海的一手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达到了1311万平方米,这一成交额自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并且同比增长了17%。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自今年起,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购置投资意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回升迹象。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在2025年的上半年,我国前100位房企的土地购置总金额较去年同期实现了33.3%的增幅,并且主要集中在了热门城市及核心区域。
作为一座核心城市,上海的土地拍卖市场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而显得需求旺盛,参与拿地的主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其中不仅包括大型央企,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国企加入,同时,如大华这样的民营企业以及新加坡星狮等外资企业也在积极重返上海的土地市场。
企业不惜重金购地,此举无疑是对未来前景投下了一份坚实的“信任之证”。上海之所以能持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与当地不断优化的商业环境紧密相连。
记者获悉,今年推出的19宗住宅用地中,已有6宗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外界对开发商的高效执行力表示惊叹,实际上,这背后也得益于政府审批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今年三月末,那块被称为大宁“地王”的土地已开始动工建设。这块大宁地块成为静安区首个实现“五证齐全”的项目,企业中标后,相关部门主动携带政策文件上门,对企业进行辅导,协助办理审批手续,并提前介入,指导设计方案,以确保住宅的品质达到高标准。项目交付土地仅一个月,企业便一并获得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桩基)》、《不动产权证》以及抵押证这五份重要文件。从成功竞得地块到项目正式动工,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三个月,即便是注重效率的开发商也对此感到惊讶。大华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样的进度比原先规划的工期节省了整整三个月,这个成果远超了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企业同时拿到五个证书 来源:静安区规划资源局
2025年迈入下半年,上海的土地拍卖市场依旧波澜壮阔,第六批次的地块公告已出,并定于7月24日展开竞拍。这一批次的地块数量众多、品质上乘、价值高昂,无疑将极大地推升市场的热度。
市规划资源局资源利用处负责人指出,下半年计划进一步增加土地储备规模,并提升成熟优质地块的供应量,以更好地迎合市场对土地的需求。上海将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的新动向和民众对高品质住宅的新需求,致力于实施“规划、储备、供应、使用”的全方位管理,与各区共同筹备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的优质土地资源,不断扩充高品质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量,合理调控土地供应的节奏和空间分布,改善营商环境,激活市场动能,推动产品质量的升级,以保障土地市场持续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并加速形成房地产的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