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讨数字货币,传统央行何去何从?

7月1日夜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了关于“稳定币与全球金融格局重大变革”的在线研讨会。

在会议中,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首席专家、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曾刚,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对数字货币的诞生及成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到,货币体系已经经历了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如今信用本位制的转变。在信用本位制阶段,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得到了提升,因此货币政策显得尤为关键。对于央行而言,这既是挑战,亦是机遇。

曾刚指出,数字货币的崛起是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原住民”一代的崛起,支付习惯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要求传统的央行体系做出调整。他幽默地比喻道:“我们年轻时觉得茅台很棒,而现在年轻人更偏爱Labubu。”由此可见,新的价值观将催生新的支付手段,同时也对传统央行体系构成了挑战。

曾刚指出,未来货币体系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且将出现央行体系之外的货币形态。央行需探索在监管体系下如何运用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同时,积极将控制力和影响力扩展至新兴支付领域,以防止支付场景及数据的垄断现象。

曾刚的发言全文如下(已由发言者审核):从货币体系演变的视角探讨数字货币。

在此,我衷心感激能受邀于“稳定币与国际金融大变局”的线上研讨会中发表观点。今天,我期望借助对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各位共同研究数字货币以及稳定币的诞生与成长历程。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货币本位的变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可分为三个关键时期:首先是金本位制,那时货币的价值直接与黄金挂钩,黄金成为货币的核心资产。随后,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主要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机制。该体系为全球经济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氛围,然而,由于黄金储备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其稳定性逐渐受到挑战,最终导致了“尼克松冲击”的出现,这一事件标志着金本位制的终结。

自那时起,全球迈入了信用为本的新纪元。货币的定价不再与具体的物质资产挂钩,转而依托于中央银行的信用及其政策调控的实力。中央银行在现代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日益显著。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得到了提升,然而,这也随之带来了管理的挑战,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妥善地管理本国的信用货币。即便是最具影响力的美联储,在信用货币的早期阶段,其采取的“灵活调整”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元的过度发行,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直至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通过实施高利率政策并付出严重经济衰退的代价,才最终重拾公众和市场对美元的信任。今日,众多国家与地区(尤其是那些金融枢纽)倾向于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或货币组合挂钩,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本国货币的发行自主权,旨在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进而推动金融市场的兴盛与成长。

二、数字货币兴起的必然性及社会背景

在货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支付手段和货币形式的转变,都紧密关联着技术的前进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迅猛进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此过程中,以“数字原住民”为标志的新兴消费群体和投资力量正逐渐崭露头角。他们自幼便接受了数字化思维,拥有了更敏锐的数据感知力和跨地域交流的丰富经验,对金融领域的创新展现出更大的宽容度和接纳度。这一代人对于资产配置和支付手段的理解和倾向,已经与过去有了显著的不同,过去对黄金、房产、法定货币等传统资产的执着,正逐渐被对虚拟资产、数字货币乃至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广泛关注所取代。

数字货币,尤其是稳定币的兴起,是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必然趋势。在技术角度分析,区块链技术构筑了去中心化、透明化以及全球范围内无障碍交易的基础设施;而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创新技术则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效率,并填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部分结构性缺陷。从需求的角度分析,数字经济中的参与者对于即时结算、全球资产流动以及隐私安全的追求愈发迫切,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对于数字原生货币工具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年轻人的茅台__喜欢茅台的人

不同世代与社会结构的多重需求,促使货币工具不断丰富化。年轻群体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碎片化、灵活且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及兼具智能合约功能、可编程属性和价值存储功能的新型数字资产。这种消费和投资趋势的转变,不仅促进了数字货币生态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向传统央行与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央银行需细致评估数字货币及稳定币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做好充分准备,以优化监管体系。

总体而言,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的崛起,是全球金融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资产多样化以及用户需求个性化的趋势所引发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对支付手段的革新,更象征着货币观念、金融生态系统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演变,同时也对金融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三、货币多元化趋势及央行应对

面向未来,全球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更加多样化的。除了以央行为主导的传统法定货币体系,各种数字货币以及具有资产属性的稳定币将不断增多,它们将在支付、跨境交易、资产配置等多个领域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这一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揭示了技术发展推动的金融创新活力,同时也映射出公众对于金融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

稳定币在区块链经济中扮演着支付工具的关键角色,其广泛使用对现行的金融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这些稳定币在本质上依然依赖于法定货币或特定资产作为支撑,无法直接生成新的主权货币,然而,它们对商业银行的负债构成、客户的支付习惯、国际资金的流动以及金融数据的归属等多个领域都带来了实际的冲击。稳定币的透明度高、使用方便,使得资金流转速度加快,但这也可能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和资金管理的控制力。再者,在稳定币的生态系统中,那些以科技企业及联盟为领导者的平台机构,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先进的技术,有可能掌握新型支付途径及用户行为数据的主导权,从而加剧了“数字垄断”的趋势,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系统的易受损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货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央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迫切需要积极调整其应对措施。首先,应充分挖掘新型稳定币和数字货币在支付方面的便利特性,其次,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最后,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于高效、安全且成本较低的支付手段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对非银行机构可能对支付途径、用户信息及商业机遇的独占保持高度警觉,务必严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信息孤岛的生成,以及监管上的规避行为。

当前,美国等经济体对稳定币合规性监管的探索无疑为全球金融市场确立了关键标杆。这些探索在反洗钱、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信息透明度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范,值得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深入分析与吸收。中国在推进货币电子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新型数字货币工具的监管力度,打造一个既开放又有序、兼顾竞争与安全的货币体系,同时要警惕金融安全隐患,确保货币政策的顺畅实施和有效传导。

四、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思考

观察历史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发现货币实际上是社会成员对价值达成共识的结果,其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以及社会需求的演进而持续变化。目前,数字货币正处于不断探索与优化的过程之中,尽管它尚未成为绝对的主流,然而其资产特性和支付功能的逐渐结合,预示着货币体系正朝着全新的发展阶段迈进。我们不应仅将央行发行的货币视为首选,亦不宜对市场创新主体在货币多元化进程中的正面作用一概抹杀。实际上,货币体系的繁荣昌盛,既需要公共部门的监管与指导,更依赖于市场机制的革新与生机。

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资产配置趋向多样化,金融服务逐渐实现个性化,加之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凸显,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数字货币、稳定币以及加密资产等新型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然而,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央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在支付结算、价值衡量以及金融调控等关键领域仍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与此同时,市场对高效运作、低成本运作以及跨境自由流通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促使稳定币、加密货币等新型货币工具不断融入现实经济活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面对这一发展动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必须保持极高的警觉性和预见性。他们应当秉持开放和包容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对新型数字货币工具的研究与监管力度,保障其稳健、有序地发展以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倡导市场创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货币政策的制定、数据安全的保障以及跨境合作的推进上,应迅速出台并持续优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以填补监管领域的空白,避免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累积。同时,还需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主动投身于全球数字金融治理结构的构建之中,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言权和竞争优势。

在全球经济版图快速调整、货币制度不断演进的宏观环境下,我们必须持有更加开放与接纳的态度,紧随时代潮流,全面规划、谨慎行事,方能更有效地应对并引导金融体系深层次的变革,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社会稳定与繁荣奠定稳固基础。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