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是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对立。以色列实施了所谓的“精确打击”,导致伊朗多位高级将领、领导人以及核物理领域的专家不幸丧生。作为回应,伊朗动用了无人机和弹道导弹对以色列进行了反击。对于那些对中东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士来说,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两个国家彼此之间并无接壤,相隔千里之遥,为何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敌对行动?
今日以色列与伊朗关系紧张,然而追溯至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初,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特拉维夫与德黑兰间关系颇为和谐。伊朗更是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承认以色列为独立主权国家的伊斯兰国家。
本-古里安等以色列建国先驱认为,伊朗理应成为其天然盟友,鉴于它位于众多对以色列抱有敌意的阿拉伯国家之旁,却是一个非阿拉伯国家。过去,伊朗曾向以色列供应大量石油,两国还共同推进了输油管道的建设。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一度十分频繁,甚至曾携手研发导弹。如此情景,在今日看来,实属难以想象。正如近期遭以色列军队击毁的伊朗F-14“雄猫”战机,这一事件见证了伊朗与美国过往的亲密关系。
犹太人与波斯人的情谊悠久,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居鲁士大帝时期。那时,居鲁士大帝解救了遭受巴比伦奴役的犹太人,出资协助他们重返故土,并资助了耶路撒冷圣殿重建工程。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居鲁士被视为一位伟大的解放者,因此《圣经》中对他的描述极为赞誉。在犹太人全球性大规模流散的时期,现今伊朗境内亦居住着众多犹太社群。
一、更复杂的是地缘政治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实质性恶化。霍梅尼宗教领袖领导的这场革命,终结了巴列维王朝的亲西方世俗统治。在此之前,伊朗年轻女性们有自由穿着短裙和牛仔裤。自霍梅尼时代起,伊朗转变成了一个宗教气息浓郁的伊斯兰教国家,即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女性因拒绝佩戴头巾而遭受逮捕、惩罚、监禁、残酷刑罚乃至被杀害的恶劣事件被曝光。
这些尚可被视为伊朗的内部事务。然而,新上台的政权展现出了对西方和以色列的强烈敌意,将美国贬称为“大恶魔”,将以色列称作“小恶魔”。伊朗当局坚信以色列不应存在,视消灭以色列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同时宣称巴勒斯坦人是巴勒斯坦托管地历史上的唯一合法统治者。伊朗现行的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曾明确指出,以色列被视为伊斯兰世界核心地带的严重毒瘤。
伊朗为何对以色列怀有如此深仇大恨?这需从巴以之间的冲突说起。这在中东地区是一个由来已久且棘手的难题。以2023年10月7日开始的加沙战争为例,它便是巴以问题最新的显现形式。其他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斯兰国家普遍对巴勒斯坦表示同情,并对以色列持反对态度,这一立场不难理解。
巴列维王朝对于巴以分治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此举可能导致残酷的冲突。然而,随着以色列建国的既成事实,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选择了接受。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的伊斯兰主义者就对以色列抱有强烈的敌意。伊斯兰主义者上台执政后,他们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对以色列进行对抗。
实际上,在冷战期间,多数伊斯兰国家均对以色列持反对态度,然而,诸如埃及、约旦以及沙特等较为务实的政权,却逐步将同以色列的关系推向了正常化。因此,我们无法仅凭伊斯兰世界的国际主义精神来完全解释伊朗对以色列所持的强烈敌对态度。伊朗之所以坚定地支持巴勒斯坦并反对以色列,这其中必然存在一些现实层面的因素。
以色列(橘色)与伊朗(绿色)所在位置。
伊斯兰世界国家众多,其中不少与以色列实现了和平共处。然而,为何伊朗,一个与以色列并不相邻且无直接利益纠葛的国家,却对以色列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对态度呢?
这涉及到中东地区的另一位重要角色,即沙特阿拉伯。作为伊斯兰教的诞生地,沙特拥有两大圣城麦加与麦地那。该国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该派系在伊斯兰教众多派别中人数最多,约占全球穆斯林的85%至90%,是当之无愧的“主流”派别。此外,沙特的经济实力雄厚,因此它将自己定位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
伊朗是全球独一以什叶派为主体,该派别占全球穆斯林总数的约十分之一,的伊斯兰国家。逊尼派与什叶派间的分歧,其根源可追溯至伊斯兰教发展的初期,并在历史上引发了众多血腥的冲突,此处的描述从略。有句俗语云,“异端比异教徒更为人所不齿”,因此,伊斯兰教内部的分歧,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发了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对立。当然,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与伊朗的伊朗人之间存在着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与文化对立,同时,地缘政治的考量也不容忽视。简言之,这关乎谁才是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
自1979年起,沙特与伊朗的矛盾已持续数十年,双方常以代理人身份展开战争。为了在伊斯兰世界争夺领导权,沙特对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给予特别支持。同时,沙特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而美国则是以色列坚定的支持者。
既然伊朗是共同的敌人,而美国又是彼此的朋友,以色列与沙特便更易于携手合作。以色列与沙特,以及埃及、约旦、摩洛哥、阿联酋和巴林等较为稳固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甚至于2019年联合成立了一个旨在对抗伊朗的安全同盟。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中东的纷争并非仅仅是“以色列与阿拉伯”或“以色列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那么简单。
伊朗集结了一众盟友,其中以哈马斯、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以及胡塞武装等为主,共同对抗沙特、以色列及西方势力。这个联盟被称作“抵抗轴心”。由此,中东地区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在这种格局下,有人不禁要问,伊朗之所以支持巴勒斯坦,究竟是源于深厚的兄弟情谊,还是因为其心地善良?
二、从代理人战争到核武威胁
尽管这个道理成立,然而实际情况远比理论要复杂。伊朗与以色列并非自1979年起就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伊朗政权更迭之际,以色列对伊朗的债务高达约10亿美元,这债务中既有购买石油的费用,也有与输油管道设施相关的开销,从中可见两国往日关系之密切。然而,由于新政权对以色列持敌对态度,以色列便选择了拖欠这笔债务。伊朗在国际舞台上孤立无援,自然难以追回欠款。因此,两国关系只能是愈发紧张。
令人费解的是,在1980年两伊战争(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冲突)爆发之际,以色列竟然向其宿敌伊朗出售了总计价值7500万美元的武器装备,这其中包括反坦克炮、坦克的备用零件、飞机引擎以及导弹。此后,以色列继续提供军火支持,累计金额高达5亿美元。于是,一个荒诞的场景浮现:伊朗领导人当众咒骂以色列,却同时接纳了大量的以色列武器,还得到了以色列顾问及技术人员的协助。霍梅尼多次激烈地否认伊朗与所谓的“小撒旦”存在任何合作关系。
以色列为何要向伊朗提供援助?首先,这源于以色列对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可能获胜的担忧,担心其胜利会加剧对以色列的压力;以色列领导人沙龙还认为,此举有助于未来改善与伊朗的关系。再者,顺便进行一些军火交易,岂不是一件好事?
沙龙的构想并未成真。自1980年代末起,以色列与伊朗的邦交日益紧张。尽管如此,从耶路撒冷至德黑兰相隔约1700公里,若开战也只能是远距离交火。因此,两国间的对抗主要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模式,即支持第三方或第四方对彼此进行攻击。
伊朗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若干反对以色列的组织,包括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以及也门的胡塞武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曾明确指出:“哈马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伊朗。尽管他们宣称资金来源是捐款,但与从伊朗得到的资金相比,这些捐款的数额微不足道。”2010年2月,一份报告显示,黎巴嫩的真主党从伊朗那里得到了四亿美元的财政支持。
换言之,伊朗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积极干预他国事务,并借助他国的力量来对抗以色列。
陆大鹏翻译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一书,其作者斯科特·安德森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他曾在多个战乱国家或地区进行过新闻报道,包括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北爱尔兰、车臣、苏丹、波斯尼亚、萨尔瓦多等地。
以色列对某些势力进行了支持,以对抗伊朗。例如,在持续不断的叙利亚内战和也门内战中,以色列与伊朗分别支持了不同的阵营。若非这两股势力从中作梗,众多国家或许不会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
同时,两国在非军事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对抗,这包括网络冲突、间谍行为以及破坏对方关键设施(诸如核设施与油轮)等。伊朗还受到指控,涉嫌参与了针对以色列民众的恐怖袭击,例如1992年以色列驻阿根廷大使馆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的事件。
伊朗的核武器项目同样是一个关键议题。长期以来,证据显示伊朗正在暗中推进核武器研发。若其计划得逞,无疑将给本就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增添更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对以色列而言,这被视为一种致命的威胁。2010年,以色列对伊朗的多位核科学家实施了暗杀行动,紧接着又利用电脑病毒等手段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攻击。
2025年6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裁决,认定伊朗在过去二十年中首次违反了核不扩散的相关义务。换言之,伊朗在核武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几乎接近了目标。紧接着,以色列于次日启动了名为“雄狮崛起行动”的军事行动,对伊朗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打击。此次行动不仅针对伊朗政府及军队的高层领导进行了精确打击,而且核设施也成为了主要的攻击目标。
两国之间的矛盾依然持续,尚不清楚以色列能否凭借武力手段彻底消除伊朗的潜在威胁,亦未可知伊朗的政权是否会因此遭受动摇,这一切都尚需进一步观察。
最后提一些有趣的事。几十年来,尽管两国表面上看似敌对,关系紧张,但私下里却有着不少秘密或半公开的互动。举个例子,以色列人特别喜欢吃开心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开心果的主要生产地,同时美国也是以色列的盟邦,并且同样拥有丰富的开心果种植。理论上,以色列应当能大量从美国进口开心果,然而实际上,其进口的开心果仅占四分之一,而大约一半则来自英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却并不生产开心果。那么这些开心果的来源究竟在何处呢?竟然是伊朗。在2007至2008年间,美国政府曾多次敦促以色列停止从伊朗进口开心果。
2009年4月,伊朗市场上竟然出现了不少橙子,上面竟然印有以色列企业的标识。进入2011年12月,又有消息传来,伊朗当时所采用的众多网络监控工具,主要来源于以色列的Allot Communications公司。这究竟是以色列对伊朗进行的某种“渗透”,还是背后有着其他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