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日这个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科技馆携手中国煤矿文工团,共同精心制作了一部名为《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的原创沉浸式舞台剧。该剧在乌鲁木齐正式开启了新疆巡演之旅。当天,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先生以及中国煤矿文工团的靳东先生莅临了演出现场。从7月1日至4日,巡演团队将在乌鲁木齐连续进行6场演出。这部原创沉浸剧,作为中国科技馆的首部力作,采用“科学融合文化、艺术”的崭新手法,为新疆各民族人民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界限的科学文化盛宴。
本剧以北宋时期“天关客星”的记载和现代“拉索”科研成就为核心,借助宋代水运仪象台与当代科学设施的时空交错,塑造了古代天文学家苏颂与当代科研人员的精神交流,以千年为跨度展现了科学精神的延续。观众在剧情的引导下,穿越历史的长河,目睹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如何激发当代科技创新的灵感,他们有了深刻的体会。他们深切地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理念,是推动国家发展全局的根本动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核心主题。
本剧巧妙结合了声音、光线、电光等特效,以及舞蹈和戏剧表演,极大地拓宽了科普的范畴,营造出一个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剧中漫步”体验。古风科技重现眼前,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了水运仪象台的运作机制,呈现了宋代科技的极致;现代科研场景生动再现,通过舞台装置模拟“拉索”观测站捕捉宇宙线的壮丽景象;设计注重情感共鸣,增设观众互动环节,使不同民族的群众得以亲手触摸“古代星图”与“现代数据”,体验科学传承的温暖。
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科学的灵魂,使得“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观众纷纷留言,屏幕上满是感动:“看到苏颂与年轻科学家遥相呼应,我的眼眶湿润了!”“科学史其实是一部文明的传承史!”观众们激动地表示:“这让我首次领悟到‘天关客星’的真正含义,科学和历史竟然离我们如此之近!”
2025年,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70周年、西藏自治区建区60周年,以及《科普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之际,中国科技馆对剧目进行了全面升级,并启动了新疆、北京、西藏三地的巡演活动,致力于传承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以此次巡演为契机,中国科技馆同步启动“文化润疆”系列行动。科普大篷车“三进”南疆活动展开,装载着丰富科普器材的流动车队深入南疆乡村,举办科技、文化、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好奇新疆”以“科学解码新疆”为主题,通过系列微视频在全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北辰对话”特别节目《穿越天山的科学守望》中,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科技助力,文化滋养,共建美好新疆”的话题;科技馆的“智能体”等智能化设施在新疆落地,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科普交流平台。(记者 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