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发出轰鸣声,穿梭于田间地头,无人机进行精确的植保作业,烘干设备高效地运转……近期,我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履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的职责,连续推进农业生产服务,有力支持了夏收、夏种、夏管工作,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精准护航麦收——
为确保夏季粮食的丰收,我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利用其组织网络的优势,对农业机械、农资、农业技术等资源进行统一安排和分配,全力保障“三夏”期间的生产顺利进行。
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班组,全天候提供支持,并组建了农业紧急应对队伍,以保障“三夏”期间的服务不受任何耽搁。中国供销集团旗下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陕西实业公司的负责人这样说道。
各地供销社积极发挥其组织协调职能,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服务模式,并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精确匹配服务需求,合理分配农机资源,以及动态调整作业计划,从而保障夏粮能够顺利入库。
山东省青州市的供销合作社对系统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进行了整合,共汇聚了8家,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农业机械服务联盟”。在湖北省的老河口市,供销合作社以这个联盟为枢纽,对全市超过50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00多支农机队伍以及380台(套)的大型农机设备进行了统一协调管理,其日作业能力可达3万亩。
全国供销合作体系持续推陈出新,拓宽服务领域。中农集团在湖北众多加油站设立了“夏收加油绿色通道”,全天候提供服务,并增设了“农业专用油定点服务点”;湖南省桃江县的供销合作社则与加油站合作,实施柴油每升降低0.2元的优惠措施,同时建立了跨区域农机服务站点。
做好产后服务、烘干收购——
夏季收割期间,确保粮食得以妥善晾晒、烘干及储存,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各地供销合作社正充分利用旗下1.7万余家服务农民的生产性中心,这些中心拥有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正全力以赴提供小麦的晾晒、烘干及储存等后续服务。
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海青镇水泊子村,农户解传菲带着刚刚收割的25吨麦子匆匆赶来。此时,海青供销合作社的烘干线已经为她预留了一条专门的通道。她笑着说道:“有了供销合作社的烘干塔,我们不到半天就能完成烘干,既省时又高效。”
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小麦主要产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纷纷采取行动,借助农服务中心的烘干仓储设备,为农民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其中,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东马庄村的刘远魁村民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家的麦子得以进入现代化的烘干车间,经过科学的处理,最终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为应对夏粮收割后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挑战,自5月上旬开始,中国供销集团旗下的中国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区率先开展了粮食收购工作。公司仓储业务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认真落实了收购仓库的容量准备、资金筹集以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到6月中下旬,供销粮油公司已经投入使用了超过10个粮库、13个码头,并累计收购了超过10万吨的小麦。
农资供应田间管理两不误——
夏日脚步匆匆,夏播与夏管工作齐头并进。目前,各地正忙于种植中稻,抓紧播种玉米、大豆等秋季成熟作物。与此同时,各地的供销合作社纷纷行动起来,将肥料送到农村,将技术送到农户家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供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生产托管等服务。这样,在关键时期、重要节点,能够保证农资供应充足、农技应用得当,为夏种夏管工作提供持续动力。
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有效供应,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三夏”期间提供服务的核心职责。河北省的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承担起这一重任,作为农资供应的主要渠道,他们提前与供应商签订了供应协议。他们依靠遍布乡镇的销售网络,设立了超过1.8万家直供点,实行了“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便捷服务模式,确保肥料能够迅速送达每个村庄和农户家中。我们与村集体提前沟通,了解具体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48小时内将物资配送到户。”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各地供销社召集农业技术专家亲临生产前沿,向农民提供精确的田间技术支持。在江苏,各供销社依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设立了由农业专家和技术精英构成的农技服务小组,他们频繁往返于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从收割小麦到夏收夏种的全方位技术辅导。
夏粮收获后期,田间管理井然有序,粮食颗粒归仓;农资配送及时,生产托管服务到位,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运作高效。新播种的种子在田野中静静地积累着成长的能量,为保障未来“中国饭碗”的稳定供应不断积蓄力量。(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