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酷暑,正值“消暑瓜果”的季节,蒲瓜,又称葫芦瓜、瓠瓜、瓠子或夜开花,成为了众多家庭夏秋两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无论是清炒还是煲汤,都令人回味无穷。
通常情况下,经过人类长时间的培育,蒲瓜已基本不再产生苦味成分,苦味已变得极为罕见。然而,由于基因、气候条件、光照、土壤状况以及外界因素等的影响,仍有部分蒲瓜会出现苦味。
而一旦发苦,看似普通的蒲瓜就成了“毒瓜”!
为什么发苦的蒲瓜不能吃?
苦蒲瓜含有一种名为苦葫芦素的苦味成分,其化学名称为四环三萜葫芦苷B。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毒性,并且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即便经过翻炒或煮沸至100℃,其毒性也无法被消除。因此,误食苦蒲瓜引发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症状从轻微的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到严重的肝肾损伤、休克,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这些真相你必须知道:
苦蒲瓜≠苦瓜!盲目“去火”会致命
众多人错误地认为苦蒲瓜与苦瓜具有相同的清热功效,然而,苦葫芦素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够直接作用于胃肠黏膜,导致严重的消化道不适,同时也会对肝脏和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吃瓜中毒”呢?
实际上,苦蒲瓜与甜蒲瓜在外观上几乎难以区分,有些或许更为细长,表面略显不平,然而若不亲自尝试,几乎无法准确区分二者。
牢记以下这3点,避开“毒瓜”陷阱!
①烧制前必做:舔一口!
剖开葫芦,轻触瓜瓤,一旦尝到苦涩,即刻将整条葫芦扔掉,同时迅速漱口,切勿再食一口。
②厨具彻底清洗!
若不小心割到了苦蒲瓜,需对菜刀、砧板以及锅具等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毒素被完全清除。
③这些瓜发苦也别碰!
丝瓜、冬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
若出现不正常的苦味,也同样含有毒素,坚!决!不!吃!
误食后出现这些症状,请马上就医!
轻度:口干、头晕、恶心、乏力;
重度: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脱水、便血,甚至晕厥。
若不幸中毒,切勿拖延!务必立刻赶往权威医疗机构,以防被错误地诊断为一般性肠胃炎。
温馨提醒:
夏日正值水果销售高峰期,在选购蒲瓜时,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销售途径,同时,在食用前一定要认真检查。
综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