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之后,国家部委有新动作。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负责人、党组书记李乐成主持召开了第十五次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座谈会。
他强调,必须严格执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所作的决策安排,针对关键和复杂问题,依照法律法规和综合措施,整治光伏行业的低价无序竞争现象,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使落后产能有序淘汰,确保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在7月1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低价无序竞争行为进行整治。
我国光伏产业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十分活跃,产业链条完整且设备齐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在硅料和硅片的生产环节、电池片、组件的研发与制造阶段,以及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领域,均展现了卓越的自主掌控能力和显著的全球市场竞争实力。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迎来了迅猛发展,这些产品在推动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结构形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2024年,得益于全球应用市场的需求推动,全球光伏生产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张。在此背景下,中国依然稳固地占据着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地位。同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高达277.57吉瓦,较上年同期增长28.3%,这一数字相当于2010年至2020年11年间累计装机量的总和。
然而,随着产量和产能的持续增长,光伏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现象亦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有报道指出,由于供需严重失衡以及非理性低价竞争的冲击,光伏产业各环节的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均出现了显著下滑。
6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河北进行实地考察期间指出,必须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不断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光伏、清洁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企业的创新进步,同时,还要全面整治那种过度竞争的现象。
光伏行业的“内卷”现象,近日还被官媒点过名。
6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文章。该文深入分析了光伏产业中存在的“内卷”问题。
一方面,行业各环节的年度生产能力普遍超过1100吉瓦,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众多企业纷纷疾呼,产品价格如同乘坐滑梯般急速下滑,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跌。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仍旧热衷于招商引资和推动项目落地,提供土地、政策以及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投资总额便超过了8000亿元。
在“内卷”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供需关系阶段性失衡的问题,市场体系的高标准建设尚未完善,同时,部分地区的政绩观念也存在偏差。
7月3日,一场座谈会如期举行,会上,来自光伏行业的14家企业代表以及光伏行业协会的负责人纷纷上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发言。
参会人员来自光伏全产业链,头部企业悉数出席。
他们在企业运营、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以及行业生态构建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企业的基本状况、所遭遇的挑战和问题,并就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在此次座谈会上,李乐成着重指出,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对光伏行业的低价无序竞争进行综合整治,同时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使落后产能有序淘汰,从而确保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行业企业需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明确发展方向,专注于技术革新,严守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深化国际合作,不断拓宽光伏技术的应用范围,加速培育我国光伏产品在下一代的竞争优势,力争成为全球光伏技术领域的先锋和全球能源低碳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行业协会需承担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促使企业强化行业规范,认真执行社会责任,共同构建优质的产业环境。
工信部将不断提升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力度,着重加强标准导向和支撑服务,不断助力企业破解紧迫、棘手、烦心的问题,全力确保光伏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