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造船业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美国和韩国因战略上的担忧而迅速达成共识,他们试图携手来限制我国在全球造船领域的领导地位。根据《日经亚洲》7月4日的报道,韩国企业正利用美国重振国内造船业的机遇,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现代重工、韩华海洋等韩国领先的船企近期纷纷与美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美国境内开展造船业务。
“积极支持美国”
韩国头号造船企业现代重工在先前月份公布,与美国的爱迪生·舒埃斯特海工集团(简称ECO)达成了合作协议,决定携手构建一个旨在打造美国商船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计划在ECO旗下位于坦帕的Tampa Ship大型造船厂内,共同制造中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并计划在2028年之前完成首批船只的交付。
美国乃我国稳固的盟邦,亦为关键的商业伙伴,现代重工在公告中引用集团人士的话表示:“我们旨在借助与ECO的合作,全力协助美国复兴造船业,并强化其国家安全。”
韩国媒体报道,ECO是此次合作的首倡者。《日经亚洲》与韩国《朝鲜日报》指出,ECO管理着五家造船厂,尽管在海上支援船(OSV)制造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但在集装箱船的建造方面却能力不足,而集装箱船是全球商业航运的支柱。受近年来订单减少的影响,ECO寻求外部合作,而现代重工则将此视为进军美国市场的良机。
6月22日,现代重工与ECO举行签约仪式 现代重工
依据现代重工的观点,若项目按既定路线稳步实施,它有望成为自2022年起美国境内船厂赢得的第一个集装箱船建造新订单,从而实现行业空白的重要突破。据航运市场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里,美国造船业总共仅收到了3份针对3600TEU级中小型集装箱船的订单。
现代重工在谈及具体的合作模式时指出,他们计划主要提供技术支持,这包括对上述集装箱船订单进行船舶设计、专用设备采购以及建造技术的协助,同时还将参与部分船体分段的建造工作,并对相关技术资产进行投资,旨在提高Tampa Ship的生产能力。
《韩民族日报》指出,之所以采用“韩国提供技术、美国提供场地”的合作方式,主要基于美国相关法律对商船在美水域及港口间航行的严格要求。除非总统或高级官员特别批准,美国境内航行船只必须由美国船厂制造,这包括商船和军舰。另外,美国军舰的建造与维护也必须在本土船厂内部完成。
韩美“双向奔赴”?
现代重工表示,这一举措是其一贯秉持的“不断加强与美利坚合众国在海洋事务及国防领域相关利益方合作”的宗旨的延续。
《日经亚洲》报道,现代重工与美国企业在此领域已初步达成多项合作协议。2023年,现代重工向美国海军提交了舰艇维修资质申请,并在2024年初顺利通过了实地审查。2023年7月,现代重工成为首家与美国海军签订舰船维修协议(MSRA)的韩国企业,正式涉足舰艇维护、修理及大修(MRO)业务领域。
今年四月,现代重工与美国最大的军舰生产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II)达成一项谅解备忘录,旨在“融合双方在军舰制造领域的专业技术”。据悉,此举可能预示着未来将为美国海军提供军舰建造服务,助力其在与中国海军的造舰竞赛中取得优势。同时,该公司正与美国的安杜里尔工业公司携手进行无人水面舰艇的研发工作。
实际上,不仅现代重工,韩国排名第二的造船企业韩华海洋亦正在调整其业务焦点至美国市场。今年三月,该公司为美国海军的干货补给舰“沃利·施艾拉”号成功实施了为期近七个月的常规大修。在年内,韩华海洋还计划为五至六艘美国海军舰艇提供维护、修理和运营服务。
此外,韩国企业正在积极进行相关人才的培育工作,以适应美国市场的需求。据悉,现代重工近期在其研发中心成功举办了“造船领导人论坛”,在此次论坛上,首尔大学、圣地亚哥大学以及现代重工共同宣布,三所机构将携手推进人才培养项目。从2026年开始,每年将有20至30名造船工程师受邀前往首尔大学进行短期研修。
报道指出,这些显著成就与美国政治人物的多次出访有着密切联系。自去年二月下旬开始,当时的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陆续对韩国和日本进行了访问,目的在于审视盟友国的造船企业,其中包括了现代重工和韩华海洋。紧接着今年二月,美国参议员马克·凯利拜访了上月才被韩华海洋收购的费城造船厂,他强调美韩两国需要增进合作,共同面对中国的崛起。
4月30日,费伦(位于左二位置)莅临现代重工蔚山总部,对该造船厂进行了参观,这一活动由韩联社报道。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产业政策室的主管李承烈不久前确认,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与韩国已经正式开启了关于合作建造船只的双边协商。
今年四月,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伦莅临位于蔚山的现代重工船厂进行考察,期间还观摩了“正祖大王”号以及最新研发的宙斯盾驱逐舰“茶山丁若镛”号。据韩联社报道,在接待过程中,现代重工首席副会长郑基宣表示,公司将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造船技艺,为美国船舶工业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问题未解决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统计资料揭示,我国在去年成功赢得了全球70%的船舶订单,而韩国则只占据了17%的市场份额。然而,特朗普在年初上任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将限制我国航运业发展视为关键任务,这为韩国船企提供了进军新市场、填补市场空缺的良机。
韩国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员李恩昌(音)曾经坦陈,韩国的造船企业在成本竞争力上相较于中国对手存在明显不足,然而,特朗普总统想要让美国造船业重振雄风的愿景,为韩国人带来了长期存续的可能。韩国媒体指出,鉴于美国本土的造船实力有限,即便美国政府对中国造船业实施制裁,削减对中国的船舶订单,美国本土的造船厂也难以承接这部分业务量,这或许将使全球排名第二的韩国造船企业从中获益。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这两者的合作遭遇了一些挑战。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贸易与物流学教授阿尔贝特·文斯特拉曾提出,美国目前缺乏“稳定的钢铁生产体系”,这使得其在造船领域的竞争变得困难。此外,韩国业界人士曾担忧,若美国政府禁止使用中国钢材进行造船,或实施其他限制措施,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压力。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与约翰·柯蒂斯于今年二月提出了《海军准备状态保障法》等相关法案,主张将美国海军舰艇的建造任务委托给包括韩国在内的盟友国家。在这些法案中,明确指出,外国造船厂在承接美国海军舰艇建造项目时,其费用需低于美国本土造船厂,同时,建造美国军舰的外国造船厂不得由中国企业拥有或接受其投资。
除此之外,部分专家提出,将美国海军舰艇的日常维护及常规主力舰艇的建造任务分配给盟友,并不能真正解决美军舰艇建造速度滞后的核心问题。
专家强调,此举旨在解决美军舰艇维修难题,同时使美国国内造船厂能够专注于制造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等保密性更强、战略地位更重要的关键舰艇。然而,韩国仅能制造驱逐舰船体,而关键的宙斯盾雷达等核心设施仍需依赖美国供应。实际上,配套设备的供应不畅正是导致美国舰艇建造进度迟缓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