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一场核聚变游戏嘉年华盛大开幕,其中,备受瞩目的恐怖生存新作品《I Hate This Place》在中国市场迎来了首次亮相。在此次展会上,玩家们有幸得以亲身体验到游戏的试玩Demo。
该游戏由RockSquareThunder团队研发,并由BrokenMirrorGames公司发行。它以别具一格的80年代复古漫画风格和开放世界的生存恐怖游戏模式,成为了本次展会上备受瞩目的独立游戏之一。
从谷歌到恐怖游戏:回归初心的创作
在接受了游民星空的独家采访时,该制作团队透露,他们曾在谷歌供职,其作品风格与首部游戏有所差异,并渴望探索新的可能性。起初,他们尝试了多种风格,但最终选择重返他们热爱的恐怖游戏领域。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在恐怖游戏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而创始人本身也是一位资深的游戏开发者。与漫画原作者鲁本(Kyle Starks)的携手合作,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I Hate This Place》这部作品源自一部荣获艾斯纳奖提名资格的漫画系列,并以前传的方式展开叙述。在游戏中,玩家将化身为主角埃琳娜,在一场意外中唤醒了邪恶势力,随后必须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挣扎求生。为了生存,她需要巧妙利用周围环境,搜集必需的资源,制作生存工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同时还要躲避夜晚那致命的威胁。
漫画美学与生存恐惧融合
体验版演示揭示了游戏独有的魅力,将沉重的生存恐怖感受以明亮的视觉手法展现。制作人将其比喻为一本色彩斑斓的漫画集,这种艺术风格直接源自原著漫画。他们团队特别指出,原著中的“多样化恐怖元素”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为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游戏融合了等距视角与广阔世界的架构设计,并设有昼夜交替的循环系统。在战斗环节,玩家需应对射击与近战两种战斗方式,这对他们的策略运用和即时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各个场景都极具视觉震撼力,同时隐藏着各自独特的剧情线索和令人毛骨悚然的谜题。
“鹿头男”:连接漫画与游戏的恐怖符号
谈及游戏与原著漫画之间的关联,制作组指出核心象征“鹿头男”这一形象,该形象在漫画中首次亮相,揭示了当地神秘事件的根源。在游戏构建的宇宙观中,“鹿头男”象征着无可避免的死亡,任何与之遭遇的角色均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追溯“鹿头男”的起源故事,尽管游戏是漫画的前传,却依然保留了原著中角色的主线发展,为熟悉原著的玩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叙事体验。
进军中国市场:波兰团队的新尝试
针对中国市场,制作团队展现出务实和包容的态度,将其比喻为“一门值得深入学习的课程”。尽管过往作品规模有限,他们依旧与当地合作伙伴严谨细致地合作,这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深切关注。制作人观察到中国玩家与波兰玩家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或许源于两国玩家都热衷于深度故事叙述和寻求独特的游戏体验。游戏预定于2025年第四季度的某个时间点与玩家见面,届时将同步推出PC(Steam)、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S以及Nintendo Switch等多个平台版本,这一多平台发行策略是基于对中国市场主机用户与PC用户均给予高度重视的考量。
核聚变现场:欢乐的游戏盛宴
制作人对于首次踏入北京核聚变活动充满激动,他感叹此处玩家众多,氛围宜人,并对现场人员的友好与热情大加赞赏。在活动现场,试玩游戏《I Hate This Place》的区域前,玩家们排起了长龙,他们被这款游戏独特的视觉风格所吸引。试玩过后,大家普遍认为游戏机制富有深度,生存压力与资源管理的紧张感与鲜艳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夜幕降临,制作团队依旧与玩家们热烈交流,在他们背后,《I Hate This Place》的海报上,鹿头剪影在五彩斑斓的农场背景中拉出长长的影子,宛如在邀请玩家们于2025年的寒冬时节一同揭开这场生存挑战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