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蔚来旗下的中端系列,比亚萤火虫虽享高端品牌支撑,自上市以来关注度持续高涨,然而,鉴于其市场定位,实际销量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据相关数据揭示,在首个交付月份,其月销量仅为3685辆。为了提升销量,萤火虫不得不使出蔚来的杀手锏,即BaaS电池租赁购买服务。
近期,萤火虫品牌正式推出了电池租赁及购买相结合的方案。目前,该品牌新车的官方指导价介于11.98至12.58万元之间。若选择BaaS方案,购车费用将直接减少4万元,使得裸车价格降至7.98至8.58万元区间。此外,用户还需支付每月399元的电池租用服务费。显而易见,萤火虫通过此次价格调整,已经将自身产品价格带入了与海鸥等同类车型相近的价格区间。那么,在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之后,这辆车与同级别的佼佼者比亚迪海鸥相比,胜利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将挑选萤火虫的初级版本,并将其与指导价为8.58万元的2025年款比亚迪海鸥智驾版405km飞翔版进行比较研究,这样一来,两者的优劣对比便一目了然!
外观设计
萤火虫的车型设计引起了众说纷纭,它运用了仿生学的语言进行造型设计,车头部分配备了三个圆形的灯环,而内侧的灯环之间还用圆角矩形装饰板相连,这样的设计让一些人觉得十分难看,然而也有人认为尚可接受。此外,这款车还配备了一个92升容量的大号前备箱,并且能够实现分层存放,这大大增加了车辆的储物能力。
比亚迪海鸥这款车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的知名度非常高。尽管车身尺寸不大,但其造型设计却十分鲜明,充满了机甲风格的特色。车辆的前部配备了多边形的LED大灯组,无论是近光还是远光,都采用了LED光源。与之前的车型一样,这款车同样具备了自适应远近光和自动头灯等高级功能。除此之外,该车型还在底盘部分加入了向外扩展的下包围设计,这一设计风格与上方灯组的造型相得益彰,二者共同呈现出海鸥的面部特征。
在车身尺寸上,萤火虫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4003毫米、1781毫米和1557毫米,轴距达到了2615毫米。从侧面观察,该车采用了紧致的设计风格,并且巧妙地融入了双色车身等装饰技巧。此外,其尾部配备了由三组尾灯组成的组合,并与车顶的扰流板以及双色密辐式轮圈等设计元素相得益彰,共同增强了车辆的个性化特点。
海鸥的尺寸为3780毫米长、1715毫米宽和1540毫米高,轴距为2500毫米,其车身数据相较于萤火虫略显不足。然而,该车的车身线条依旧锋利,上扬的腰线从前门板中部延伸至车尾的后风挡区域,巧妙地塑造出一种俯冲一体的车身轮廓。除此之外,该车的尾部设计也颇具匠心,尾灯组采用了流行的贯穿式设计,且横向板块的凹凸有致,与前脸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内饰设计
车内融入了众多圆润的元素,同时斜向的线条设计遍布其中,共同构成了一个连贯的视觉标识。在车辆的中控台上方,配备了一块13.2英寸的中控触控屏幕和一块6英寸的液晶仪表盘,中控屏幕具备2.5K的高清分辨率,内置了Aster OS的车载操作系统,并配备了高通骁龙8155P的汽车专用芯片,能够实现语音识别、在线升级等多种先进功能。尽管属于基础型号,然而该车型依然配备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高速导航辅助驾驶、远程遥控泊车、车辆启动提示、车身侧方盲区影像以及透视式底盘等众多实用功能,这些均作为标准配置提供。
海鸥的内部装饰沿用了家族设计理念,中控区域呈现对称格局,仿佛海鸥振翅高飞于碧空之上,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动感。在高配的飞翔版车型中,中控台顶部配备了一块12.8英寸的触控液晶显示屏,集成了DiLink车载智能系统,具备5G网络连接、WiFi热点以及手机APP远程操控等先进功能。此外,本版本兼容天神之眼C系统,能够实现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其智能化程度与前者几乎相当。
萤火虫入门版车型的车内座椅采用了皮质与织物相结合的设计,其功能配置包括主驾驶座椅的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加热以及驾驶位电动座椅记忆功能。尽管车身尺寸属于小型车范畴,但萤火虫在空间利用上表现优异。通常情况下,身高1.8米的乘客在后排可以享受到接近两拳的腿部空间,而头部空间则相对较为局促,大约只有三指宽。
海鸥车型的座椅以仿真皮革材料进行覆盖,在功能配置上,相较于上一代车型,少了驾驶座电动座椅记忆功能。该车型的座椅采用了更具运动风格的一体式设计,虽然视觉上显得较为纤薄,但内部填充物的软硬适中,乘坐体验相对舒适。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后排的乘坐空间表现平平,腿部空间自然不如上一代车型宽敞。
动力系统
该车配备了输出功率达到105千瓦、峰值扭矩为200牛米的后置单电机,实现了8.1秒的百公里加速表现。同时,它还装备了容量为42.1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20公里。
该海鸥配备了输出功率达到50千瓦、峰值扭矩为135牛米的前置单电机。与此同时,它还装备了容量为38.88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这款电池组使得车辆在CLTC纯电续航里程上达到了405公里。
车叔总结
通过上述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萤火虫在体型大小、乘坐舒适度、装备水平、性能表现以及操控性能等方面都略胜一筹。此次萤火虫借助BaaS技术作为敲门砖,以一种更为谦逊的姿态走进了消费者的视线,其意图显而易见。然而,目前观察下来,蔚来系在BaaS政策方面的吸引力似乎正在慢慢减弱。归根结底,一款产品是否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关键还是要看其产品实力和性价比。此外,众多消费者对于购买电动汽车后需更换电池的情况普遍持保留态度,未来我们很可能将频繁听到“4万终究是要还”的说法。那么,当这两款车型摆在你面前时,你更青睐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