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作为我国封建时代的后三个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相似之处和连贯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亦存在着显著的继承与联系。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文人书画作品,它们在文化传承上接续了唐宋文人书画的脉络,而其创作的主力军和艺术流派则多源自江南地区,其中若干关键书画家和流派,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上海兴起的海派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近期在上海海派艺术馆隆重举行的“南宗北格——元明清书画研究展”,不仅充分展现了元明清时代丰富的书画艺术成就,更借此机会对与海派书画艺术密切相关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和整理,将对海派书画艺术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积极的推动影响。
元朝的绘画在中国艺术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尽管两宋时期的文人画已经确立了其正统地位,然而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宫廷画院的画作。元朝废除了宫廷画院制度,尽管统治者对书画艺术有所重视,但书画创作的条件与宋朝宫廷画院相比,显然存在较大差距。那些在元朝遭受统治者忽视的文人雅士,为了抒发内心的郁闷与个人情感,将大量精力倾注于绘画创作,将艺术领域视为一个精神避难所的“世外桃源”。他们作画的主要动机是“聊以自娱”。由于画家们大多是文人,他们追求诗、书、画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了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的高峰。高逸的境界与简率的笔触,均被后世视为学习的楷模。特别是元朝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美术史学者徐建融指出,元朝的文人山水画与前代相比,存在两大显著差异:首先是主题上的转变,从行旅图转向了隐居图;其次是技法的转变,从细致写实转向了飘逸写意。其中,“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便是这一转变的最佳代表。
元朝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当时,书法风格多样,文人书法趋向精致,以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等人为代表的文人书法家致力于追求笔墨的极致精妙。在楷书方面,元代楷书摆脱了宋代“尚意”的影响,重新展现了唐代楷书的规范。而元朝的隐逸书法家们则展现了鲜明的个性,比如杨维桢的《真镜庵募缘疏》通过其奇崛跌宕的“乱世书风”揭示了士人的疏离情绪。元朝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盛,书法逐渐成为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书法领域的核心人物赵孟頫提出了“书画同源”的理论,这一理论促进了书法笔意融入绘画。此外,他还主张“复古”,力倡回归晋唐时期的艺术传统,特别推崇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二王”书法风格,强调书法用笔的永恒不变,进而推动了行草书风格的典雅化。
至明朝,书画艺术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明朝初期,宫廷画院体制得以重建,一时间“院体”画风大行其道,成为了画坛的潮流。与此同时,民间也涌现出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派别,其中“浙派”尤为突出。然而,“浙派”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戴进、吴伟等,都曾任职于宫廷,为皇帝服务,他们的画作与宫廷绘画一样,都源自宋朝的“院体”风格。在书法领域,一种规范化的“台阁体”也应运而生。及至明朝中期,文人画再度兴盛。苏州位于江南,孕育了著名的吴门画派,该画派中雅致的文人风格深受社会各界喜爱,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被誉为文人画的“吴门四大家”。在书法领域,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三位亦享有“吴中三杰”的美誉,他们的文人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明朝晚期,董其昌高举复古的大旗。徐渭在同一时期的画作,以大写意花卉闻名,而陈洪绶则以变形人物独树一帜,他们皆不随波逐流,更倾向于突出自我特色,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摆脱了束缚和限制。
山水-董其昌-32.5x187.5cm
从美术史的研究视角出发,清代的艺术成就,与明朝相仿,其书画创作同样经历了早期、中期以及晚期这三个主要阶段。
在初期阶段,有部分艺术家因深受国家民族之痛,以泪水与墨水为媒介,追求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借助物象寄托心志,主要继承了徐渭、陈洪绶的绘画理念,其中如“四僧”、龚贤等人,便被称作“野逸派”。而另一批艺术家则选择了不与清朝统治者正面冲突的态度,在艺术创作上侧重展现传统文人阶层共有的审美追求,既自娱又娱人。具有代表性的是“四王画派”,也就是所谓的“正统派”。
在清朝政局趋于稳定以及经济逐步繁荣的时期,那些迎合宫廷及官方审美标准的画作逐渐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在单国强的《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一书中,他提及了当时清朝美术机构的宏大,其中如意馆和造办处汇聚了众多绘画技艺高超的名家;同时,一些外籍传教士也得以在宫中施展才华,投身于各类美术创作,其中包括知名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除了传统的山水和花鸟画作,那些以赞颂功绩为主题的重要纪实作品以及人物肖像画,正展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而且多数作品巧妙地结合了西方古典的写实技法,孕育出了中西交融的独特艺术风格。书法领域,得益于康熙对董其昌的钟爱,乾隆对赵孟頫的推崇,帖学得以蓬勃发展。同时,科举考试对书法规范化的强调,以及继承明代台阁体的画风,共同促成了以“乌、光、亮”为特征的馆阁体广为流传。这种字体在整齐划一、缺乏个性的特点中,彰显了一种盛世气象。
黄穀原仿古十六帧-34x25.5cm
晚清时期,历经百年罕见的大动荡,伴随着上海及若干沿海城市的门户洞开,中西文化开始频繁交汇,上海遂成为国内最大的艺术流派——海派的摇篮,而中国书画艺术亦在此时期为新时代的到来进行了丰富多彩的预演。
海派艺术在文化根基、艺术脉络、市场领域等多个层面,都显现出元明清时期书画艺术的影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发展步伐愈发迅速,距离也越加遥远。若将元明清书画艺术视为海派艺术的发端,那么海派书画无疑是中国现当代书画艺术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起点。
雪景山水-张宗苍-69.5x88cm